“十一五”回望:湘雅医院改革创新凸显医院公益性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6日 作者:湘雅医院党委宣传办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作为国家卫生部直管的大型公立医院,一直以来注重内涵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公益性。特别是近些年来,医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号召,贯穿“公益性”这一主线,在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2010年荣获全国百家“改革创新医院”,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成为我国卫生界瞩目的亮点,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上坚持公益性
强化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减轻患者费用负担。该院于2003年在全国较早开展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的研究与探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诊疗方案,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的治疗费用。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治疗费用与去年同比下降15%-30%,药品费用下降19%左右。目前该院已为117个单病种“量身定做”了标准化的诊疗规范。
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让群众放心就医、明白消费。该院积极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三级医院认可制度,不让患者重复检查。充分发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和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作用,积极防控院内感染传播,大力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今年1-11月份,该院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2.45%,为全国最低,为患者节约费用350余万元。该院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药品比例始终控制在政府规定范围内。
湘雅医院的临床输血治疗方案已成为湖南省医院临床用血的“金标准”。数据显示,该院手术台次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临床用血量却连年下降。2009年我院红细胞用量为7.15吨,平均每台手术用血量仅为93ml,明显低于国内同类医院平均水平。他们的成功经验已帮助省内外33家三级医院实现了用血量的大幅下降,有效缓解了用血压力,节约了血液资源,减轻了病人负担。
在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上体现公益性
实施门诊“一卡通”诊疗模式,推行预约诊疗服务。2003年,该院在湖南省率先实施预约诊疗服务,目前门诊首诊预约率超过8%,复诊预约率已达50%。2010年6月,开始实施“一卡通”就医模式,现已发放诊疗卡38万张。患者凭诊疗卡可进行电话、网上和现场预约挂号,医保病人、新农合病人和突发事件病人凭诊疗卡可享受“先诊疗后结算”的“绿色通道”服务。
优化门急诊医疗流程,让患者舒适方便就诊。门诊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咨询、导诊、轮椅、茶水、打印邮寄检验报告等集成化服务。实施分楼层挂号、缴费和分科、分层、分散候诊。推行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工作制。成立病友服务中心,对病人实行电话随访和跟踪服务。设立急救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病人实行先抢救后办手续制度。结算中心实行24小时工作制,方便病人及时办理出入院手续。
进一步夯实基础护理,提升护理服务品质。该院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有效促进了全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现已有53个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率达到了70%。据统计,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病房陪护率下降23%,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21%,病人满意度从90%上升到95%。在此基础上,该院还进一步推进护理服务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改革护理派班模式,确保特殊时段病人护理工作的落实;关注细节护理,编印适合不同病人的健康宣教手册,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等等。
改进支撑系统工作,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该院不断规范陪检陪护工作,对危急重住院病人实施医务人员陪同检查。积极开展订餐、送餐服务,落实患者治疗饮食。配备全自动口服摆药机,分餐分袋包装口服药发送到病人床头。医技科室取消预约,早晨提前上班,中午连班,各种常规检查、检测随到随查随发报告。加快医院信息化网络建设,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
在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上展现公益性
进行医疗对口支援,缓解当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一五期间,该院共派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180余人次先后到湖南花垣、永顺、泸溪、龙山、遂宁、保靖等县开展对口支援和科技扶贫工作,并积极开展援疆、援藏、援非等工作。通过对口支援,当地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就近得到了诊治,部分急、难、危、重症患者及时接受了治疗,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据统计,受该院帮扶的湖南7个对口支援县人民医院和11个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分别比帮扶前平均增加了19.6%和45%,当地群众常见病的治疗费用平均下降500-2000元。
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受援单位医疗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该院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派遣专家为受援单位举办专题讲座370余次,为受援单位培训医务人员820余人次,免费接收受援单位进修学员40余人次,指导受援单位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440余项,组织疑难危重病例会诊9700余次,指导开展手术近2800余例,并为受援单位建立健全了医疗规章制度,完善了技术操作规程,促进了当地医疗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受援单位通过帮扶后,诊断符合率、病历合格率、处方合格率、病人治愈好转率都在85%以上。今年12月4日,该院作为全国西部人才培养六个培训基地之一,迎来了新疆、西藏、重庆、云南、四川等西部省份县级医院45名技术骨干为期半年的学习。
实施“开门办院”,加快基层医师培训进程。湘雅医院于199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远程医疗项目,现已同省内外近200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该院无偿为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建立了高原地区第一套远程医学系统,让当地医务人员和群众就地得到湘雅专家的指导和诊疗。
在此基础上,该院积极实施“开门办院”战略,主动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纵向联合机制,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持,并开创了“三位一体”(课程培训、适宜医疗技术推广和区域医院合作网络建设)的乡村和社区医生培训模式。目前,该院已与9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指导和双向转诊关系,与105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区域医院合作网络”,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乡、村“纵向全覆盖”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为有效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上下联动”模式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院长孙虹教授主持的这一项目已于今年10月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首批预备项目。
在开展关注民生系列活动上强化公益性
该院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民心工程,回报社会。目前,全院已有在册志愿者1500余人。“十一五”期间,该院广大志愿者共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670余次,参加人数近2万人次。今年1月以来,医院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173天,为大众提供志愿服务累计5100余小时,树立了公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今年,结合十二五规划,医院又制定了更为详细和规范的医疗志愿者制度。
广泛开展义诊咨询和巡回医疗活动。该院始终坚持在节假日派出专家到全省各地尤其是边远山区为群众进行义诊和咨询,并“十一五”期间,已累计派出义诊医疗队130余批次,专家1100余人次,义诊患者10余万人次,为群众解决疑难病症4200多例,抢救重症患者330余例,进行各类疑难手术420多例,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50余万元。
关注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医院还设立了慈善窗口和专项救助资金,对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给予政策优惠。近10年来,先后为“三无”人员以及家庭困难人员500多人次减免费用2000多万元,捐款40余万元。另外,医院还开展各种公益性捐款10余次,捐款金额300余万元。
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多元化办医上彰显公益性
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应急医疗服务能力。该院在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防治以及全省抗洪救灾、汶川地震、抗冰救灾等重大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疗队均在第一时间率先抵达事发现场,两次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据统计,“十一五”共组派救灾医疗队41个,派出医护人员300余人次,诊治患者4万余人次,发放药品价值120余万元,切实履行了公立医院的社会职责,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探索多元化办医模式,促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09年3月,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今年12月,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五部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了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发挥湘雅品牌优势,让湘雅的优质医疗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湖南省内外的广大城镇和农村居民,湘雅医院今年决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通过托管等形式在省会城市长沙之外建立新的医疗服务点,并通过与当地基层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培训等工作,与合作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大力提升当地的区域医疗卫生整体水平,为区域内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目前,该院已与江西萍矿总公司、湖南三湘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和启动了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立医院改革探索。
院长孙虹教授表示,在当前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关键时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作为国家卫生部直管的大型公立医院,理应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先遣队”和“主力军”,医院将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纳入医院“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将医院服务于社会的一系列举措以规划和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湘雅医院在未来探索和实践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