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聚焦党代会:党外人士建言献策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9日 作者:寻芳

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历来秉承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光荣传统,积极投身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学校跨越发展建言献策,协助学校化矛盾、聚人心、形合力,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的效能。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刻,本报记者采访了我校部分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倾听他们的声音。

胡军科(致公党):突出凝聚力与吸引力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前夕,我校召开第二次党代会,对于凝心聚力、科学谋划我校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个时期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认为,学校党委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加着重解决两项工作:

对内要增强凝聚力。党委要更加关注底层员工的生活,适当提高教职工的待遇,尤其是一线教职员工的待遇。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情感上的慰藉,让大家都觉得在中南大学工作有安全感、幸福感,甚至是自豪感,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对外要增强吸引力。这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加强。例如,不管是新校区还是老校区的建设,必须从外观上体现整体的美感、有序感,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色。因为外面的人了解学校,往往是从校容校貌带给他的第一印象开始的。我们应当建设一个怎样主旨的文化?我们的学生应当受到一种怎样文化的熏陶?这都必须纳入今后工作的考虑范围中。

朱建军(民革): 强化基础学科

在这五年里,学校的各项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在地质测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师资力量队伍不断扩大,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学校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党政建设也取得很大的成就。

我觉得学校今后在发展中,要注重各学科平衡发展,强化基础学科,大力改善教学条件,加大对基础专业课教学设备经费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尤其是要解决专业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重视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强调使用技术设备的效益。同时,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进速度,缩短人才的引进流程。

杨吉凡(民建): 核心竞争力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之根本

在当前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的激烈竞争的大格局下,学校如何科学发展,既经得起风雨,又抗得往严寒,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摆在中南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建设是我校实现科学发展之根本。首先,学校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特别要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历史证明,科技大发展源于基础理论的大突破。要力争多出像陈国达院士“地洼学说”那样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多涌现像他那样大师级的中南人。其二,要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创新人才的高地,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三,要凝练与升华学校核心价值观,努力构建核心服务理念、核心校园文化、核心国际视野,使之成为全体中南人的共识与行为准则。其四,更加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与用人机制完善。要着力党政管理干部梯队、学科领军人才与学术梯队、教学名师与教学梯队、服务保障人才梯队以及绩效研究与信息化梯队的建设,以提高我校管理、科研、教学、服务、考核的综合实力与水平。其五,努力突现教学质量与管理、人才培养与职业指导、社会服务功效、国际化进程、资源与学科优化的新突破。

柳建新(无党派):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学校自合并组建以来各方面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发展,各项指标在全国大学排名中均处前列,学校名声越来越大。今后一段时期,如何继续保持和提升学校的地位、全面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学校各级领导面前的现实问题。我认为学校领导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科发展,切实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公司与学科、科研与服务的关系;教职员工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处处维护学校声誉,确保个人与学科的协调发展;广大学生要专心学习,多方提升创新能力,掌握报效祖国的真正本领。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