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高文兵书记参加第三代表团讨论会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9日 作者:寻芳 程海威
12月18日下午,12个代表团的党代表在各团会议室召开会议,审议和讨论校党委书记高文兵代表党委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纪委书记郭乃正代表纪委所作的工作报告。
第三代表团会议在民主楼210会议室召开,由王一军同志召集、主持。代表成员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及软件学院。高文兵书记参加了讨论会。
会上,代表们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代表们尤其关注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他们提出,报告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六大目标中第一的位置,显示了学校决策的正确与高瞻远瞩。学校要想保持既有的竞争力,甚至向前迈进,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30岁左右年龄阶段的人才培养。代表们还就如何留住人、吸引人,以及提高海外博士生比例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学生代表就改善住宿条件等方面提出建议,表示参加党代会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提升了主人翁意识。
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后,高文兵书记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大家所谈到的这些情况正是学校“成长中的烦恼”。他列举杰出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经历阐明:要在学校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招来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采用人才交换和合作培养的办法,通过公派优秀学子赴海外知名大学留学、与国内杰出大学互换交流生、主动招收优秀大学的精英学子前来我校深造等各项措施,破解发展瓶颈,再上新的台阶。
对于学校经费困难与二级学院发展的矛盾问题,高书记风趣地说道,如果把学校比作“娘家”,各个二级学院就是她的“子女”。“娘家”是疼爱她的每个子女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娘家”资源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子女”们不能一遇到问题就向“娘家”伸手,而是要学会创收。“子女”们把创收搞好了,小日子好过了,大日子也就好过了,“小溪有了,大河也就有了;碗里有了,锅里也就有了。”
高书记希望各学院在发展定位时,既要高标准又要契合实际,“尖起脚,够得着,偶尔跳一跳”。他指出,新型工业化最典型的特征是“智能”、“控制”,各学院院要牢牢抓住高铁时代到来的机遇,做好战略规划,抢占制高点。
讨论会上,第三代表团全体成员还讨论并审议了大会选举办法和“两委”委员建议人名单,并推选了党代会监票人。各项决议草案获得了高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