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媒体记者采访见证医学奇迹:湘雅医院救活高危罕见腹腔妊娠母子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作者:伍西明 严慧平 罗闻
12月24日,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日报、科学时报、香港大公报、香港广文汇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等近百名媒体记者采访见证了湘雅医院创造的医学奇迹:湘雅医院发挥多科协作联合技术优势,在圣诞平安夜,全力抢救了高危妊娠产妇匡女士,并成功地为其实施剖腹产手术,救活了奄奄一息的早产儿。
令人惊讶的是,这名早产“圣诞宝宝”,孕期33周、出生体重仅2.18kg,她并非孕育在母体子宫里,而是“寄生”在腹腔中,即是医学上说的“腹腔妊娠”。据专家称介绍,腹腔妊娠其发生率约1/15000—30000,约占异位妊娠(宫外孕)的0.56%,极为罕见。腹腔妊娠非常危险,胎盘可能附着在腹腔任何一个脏器上,剥离胎盘时孕妇极易出现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由于腹腔妊娠胎盘附着位置异常,胎盘血液供应不足,胎儿不易存活,很易胎死腹中。这名“圣诞”宝宝能成功救活,目前母子平安,实属医学奇迹。
腹腔宝宝顽强生长33周 孕妇曾腹痛致昏迷
30岁的匡女士已是一名6岁小孩的妈妈,今年5月发现再次怀孕,意想不到的是:在B超检查时提示左宫角妊娠,医生建议终止妊娠。
但匡女士放下云南的生意直接回到了老家,经过当地医院再次检查无异常,在怀孕3个月左右时反复出现下腹剧痛,四肢发凉,并出现昏迷现象。强忍疼痛的匡女士吃不好睡不好,一个月足足瘦了十几斤,幸运的是,一个月后症状逐渐好转。
孕6个月左右,匡女士到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彩超检查后,再次查出腹腔妊娠,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
11月19日,匡女士来到湘雅医院妇产科就诊。湘雅医院妇产科伍招娣教授接诊反复告知,腹腔妊娠随时有生命危险,建议尽快终止妊娠。但匡女士和她家人含着泪水向产科教授求情,这次怀孕来之不易,已历尽艰辛,“求求医生,一定帮我保住这个宝宝”。
“当时孕妇腹部无压痛,宝宝的胎动很好,家人又极力渴望保胎,于是我们希望,再观察一周后,将宝宝剖腹取出,或许能同时挽救母子的生命。”伍教授最终被孕妇感动,根据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后决定在医生的严密观察之下继续妊娠,在怀孕33周决定剖腹取胎。
羊水污染成“粪水” “圣诞”产女并非刻意
12月23日,妇产科与多个科室专家联合对匡女士进行了全院大会诊,决定由产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专家同台手术,新生儿科专家现场抢救宝宝,血库保证血液供给,麻醉科专家为手术提供安全保障。
“哇哇哇……”听到这动听的啼哭声,手术室在场的人都为之欣慰。12月24日下午3时,多科专家联手为匡女士实施了手术,打开腹腔看见包着宝宝的“水袋”,打开“水袋”后,从“粪水”中掏出一个2.18kg重的女婴,立即交由新生儿科专家抢救;继续探查胎盘着床位置异常,在血管外科专家行腹主动脉套扎下,妇产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剥离胎盘,仍然出现大出血,立即输送6个单位浓缩红细胞。
“我们并非刻意要选择平安夜为她剖腹,而是根据观察,昨日宝宝开始出现缺氧现象,必须立即终止妊娠,否则母子都会有危险。”新生儿科主任岳少杰告诉记者,宝宝在腹腔中靠孕囊保护得以生存,但羊水已经三度污染,宝宝大便排放其中,可以说是一包“粪水”,宝宝容易缺氧窒息。
目前,这名早产儿已经住进了保温箱中,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一切正常,并开始喂奶。匡女士也已清醒,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