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医院抓“四型”医院建设 促公立医院改革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作者:伍西明 罗闻 武海亮

湘江河畔,江南草长,春色怒放。

在刚刚闭幕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八届职代会、第十六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暨2011年医院工作会议上,孙虹院长做了题为《加强内部管理 打造特色品牌 确保医院“十二五”各项工作良好开局》的工作报告。报告深刻总结了医院2010年的工作特别是在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所取得显著成绩的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全面部署了2011年的十项工作,内容新颖、亮点纷呈、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着力体现出湘雅医院“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四型”医院建设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重质量 抓落实 着力推进平安型医院建设】

生命高于一切,狠抓医疗质量安全是深化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孙虹院长在工作报告中把“认真落实核心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2011年十大工作的首位,多项发展指标均直接对准质量安全,平安型医院建设步伐加快。

以质量求发展,以发展促提升,湘雅医院始终坚持“质量立院”的办院宗旨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病人至上,诚信关爱”的精神,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病人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院长工作报告把深化落实核心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作为推进平安型医院建设的重要举措。

“制度重在落实,如果从院长到职工对于制度没有敬畏之心,那么医院管理将是一盘散沙。”院长工作报告强调指出,要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为推手,强制度,抓落实。要要善于管理、勇于碰硬,尤其要重视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对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

院长工作报告要求:落实核心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必须结合国际医院评价标准和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大型公立医院管理需要的、用于数字化医院管理的新的制度体系。要不断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进一步规范诊疗操作行为;完善电子病历管理,进一步提高病历质量水平;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将药品比例控制在45%以下;要以“三基三严”的精神加强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基础医疗水平。要积极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持续开展;全面实施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卫生部网络直报制度,建立相应的医疗不良事件奖惩制度;借鉴耶鲁大学先进的住院医师培训模式,继承湘雅“三基三严”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具有湘雅特点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和进修医师培训制度体系,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中心。

推进平安型医院建设,必须多管齐下,尤其是加强医院特色专科建设,为质量立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院长工作报告指出,建设特色专科,就是要开展专病专科和多学科联合攻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专病专科,就是要给有能力、有志于专科发展的高级职称人员创造“冒尖”的条件,利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抓多学科联合攻关,就是要以特定的系统、器官、组织或疾病为核心,组织多个相关学科形成项目组或诊断治疗中心,利用学科互补的优势大幅提高对特定疾病的诊治效果、降低病人的医疗总费用。

【重管理 促品牌 大力推进创新型医院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创新,才有发展。在院长工作报告中,改革创新是2011年工作计划和奋斗目标的主旋律。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两个转向”,即规模建设转向内涵建设,粗放管理转向科学管理。

报告指出:医院的建设与中南大学的发展共呼吸共命运,医院的创新发展,必须要放到中南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大局中去谋划。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黄伯云校长提出的“争一流创名院”的发展思路,要以百年湘雅的历史人文积淀和品牌美誉度为基石,加强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管理创新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报告提出:要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的运营模式,努力开创多元化办医新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开门办院”重大战略举措,走出湘雅办湘雅;要深化内部改革,重点是尽快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建立更加公平的劳务费分配制度,鼓励多劳多得、增收节支,以提高医院经济运行效率、减少浪费;要积极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以新医疗区的全面启动为着力点,全面启动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ing)系统建设,及时采集和分析医院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数据,堵塞大量管理和经济漏洞,大幅度提高运行效率;要建设“清廉、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要加快“三转型一优化”,在人才管理上,要变“劳动工资型”人事管理转型为“资源效率型”人力资源管理;在后勤管理上,逐步由“实施型”转型为“监管型”;在财务管理上,要让财务部门由“会计型”转型为“理财型”;在医疗服务管理上,要继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品质。

科技创新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报告突出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要搭建良好的科研创新共享平台,要尽快建立与新的科研平台相适应的管理、考评和绩效分配制度;要创新科研用人机制,培养一流人才,要学习国外成功经验,探索建立一套对专职研究人员的聘任、考核、薪酬以及经费管理制度;要大力支持杂志社建设和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医院将出台《湘雅医院支持专业期刊建设的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以支持和规范杂志社的建设,并形成医院、科室和杂志社三方共担运行经费的支持机制;要努力做好科研项目培育和申报工作,积极组织重点科室、重点实验室和有关专家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中标数继续保持在30项以上,全年中标经费总数3000万元以上;要加强教育教学创新,探索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新模式,同时改变临床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

文化创新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报告对加强文化创新和品牌宣传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文化内涵创新,定期举办“湘雅讲堂”,多措并举培育湘雅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载体;要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在全院树立一种“讲学术、讲事业、讲道德、讲奉献”的良好风尚;要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职工教育、培训活动;要建好、用好院报、网站等院内媒体,同时加强与外界传媒的联系与沟通,畅通正面报道渠道;要在医院网站开通病友服务专区和海外校友专区,加强医院与社会的互动,不断丰富湘雅的品牌内涵,为实现湘雅新的腾飞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2011年的这一系列创新的工作举措,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强,体现了医院领导班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推进创新型医院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重公益 体民意 加快推进服务型医院建设】

公立医院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院长工作报告中提出,医院将以建设“人民满意医院”为着力点,内增活力,深掘潜能,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释放最大服务潜能,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服务型医院建设扎实推进。

提升医院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是推进服务型医院建设的根本保障。报告指出,要继续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品质,必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简化各种手续,为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出新的贡献。报告要求,要提高“一卡通”的使用率,优化门急诊医疗流程,让患者舒适方便就诊;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护理,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要改进支撑系统工作,提高临床工作效率;要建立新的家庭病床管理体系,增强家庭病床的服务能力;要努力探索“无假日门诊”,提高医疗服务品质。系列重要举措的实施,体现了医院坚持公益性,察民情、体民意,切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极大地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报告创新性的提出了“第三方评价机制”,即把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作为建设服务型医院的重要举措。“让外人来挑刺”,是“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重要体现,凸显了医院领导班子敢于直面问题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难题不规避,对挑战不畏缩,这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必将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报告要求,全院职工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自觉维护病人的权益和尊严,不断推出便民惠民措施,方便病人就医,提升病人在医院的良好体验。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要继续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积极发掘和培养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志愿者”并进行表彰,形成志愿服务光荣的良好氛围。

推进服务型医院建设,更好地让优势医疗资源“沉底”是关键所在。报告就大型公立医院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举措做了阐述。报告指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是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报告认为,作为大型公立医院,湘雅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帮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报告要求,要将支援基层医院、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作为医院今后的光荣任务和工作重点之一,积极主动地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纵向的医院合作网络,全力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撑。发挥大型公立医院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是湘雅医院站在国家需求的高度付诸实施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深刻诠释了湘雅人“身居湘雅,胸怀世界”的全局意识,今后,更多的群众将享受到“湘雅模式”的优质医疗服务。

【重民生 聚民心 努力打造和谐型医院建设】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搭建起助推民生问题的政策框架,贯穿于院长工作报告始末,构建“幸福湘雅、和谐湘雅”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力求办成“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人民满意的医院”,也给全院职工带来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实惠。

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切实为群众办好实事、办妥难事、办成大事,努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凝聚力,是建设和谐医院的根本落脚点。报告指出,要关心群众,联系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要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团结教育群众、真心帮助群众;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职工教育、培训活动,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和凝聚力;要建立老龄职工专用病区,制定相关管理规定,采取自愿全自费的管理模式,结合志愿者活动,在病区开展治疗性休养,重点解决高龄空巢老人发病时无人照料的问题,为老龄职工的晚年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要做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关心职工生活;要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职工福利待遇,让职工共享医院发展的成果。

报告把“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审慎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群众幸福指数跃然纸上。报告要求,要大力加强成本管理和增收节支,建设低碳医院;全院职工要本着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以院为家,勤俭节约,共同努力,实现医院低成本、高效率经营;要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建立更加公平的劳务费分配制度,在确保绝大多数职工的实际劳务费增长或不降的前提下,鼓励多劳多得、增收节支,以提高医院经济运行效率、减少浪费;要加强内部监督,认真预防职务犯罪,要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和资金监管,完善设备、物资招投标和采购的审批流程及其监管体系;要加强审计、监察部门的力量,树立监督部门的权威,进一步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能力。系列举措的实施,体现了医院领导班子重民生、察民意、聚民心的发展思路,为加快推进和谐医院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属于“十一五”的扉页已经轻轻掀过去,全力迈向“十二五”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站在历史新刷出的起跑线上,百年湘雅这列高速列车正以时不我待的态势,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