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岳麓访谈】湖南师大附中校长常力源:“订单式”培养模式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8日 作者:滕小艳

4月16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常力源作为全国省级示范性中学校长代表在我校举办的“岳麓教育论坛”上做主题报告,围绕“基础教育和高水平大学才人选拔”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会后,本网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我校自2007年开展普通高校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工作以来,已经走过四个年头,您怎么评价这种录取模式?

常力源:我充分肯定这个模式。人才培养具有系统性,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怎样密切的配合,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中南大学综合素质评价能和高中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对高中教育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为中学人才培养提供参照标准,也让中学教育贴近大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学、大学培养目标一致,可使大学得到更好的优质生源,也避免学生进入大学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记者:您如何看待“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常力源:关键在于设计。“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要分层分类地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高水平大学的“订单”对象只能是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他们学有余力,有精力投入到大学下移到高中的基础课程中。

记者:现在有些人评价说“中国的教育病了”,您的看法呢?

常力源:我不赞同这个观点。任何事都有发展、完善的过程,面对教育,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实际存在的不足,然后在全新的、科学的思想理念指引下,循序渐进地改革、修补、完善。我们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他们建设、繁荣了我们的民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面对教育问题,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骄傲自满。

记者: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您认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应该为社会提供怎样的人才?

常力源:这就如十七大提到的那样,高等院校需要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新型人才和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提下,立志培养精英,像中南大学这样一所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要有自己的追求,而不仅仅是考虑就业率。

记者: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香饽饽”,高中的教育怎样和大学的这种需求结合起来?

常力源:以师大附中为例,我们的课程分为国家基础性课程和学校的校本课程两大类。在按照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全面打基础的同时,我校开设了研究型、兴趣型、拓展型、实践型等校本课程,一周有8个课时由学生按需自选,老师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方式实施12年来,改变了学生单纯面对高考的应试心态,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在高校的表现得到了诸如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的高度肯定。

人物简介:

常力源,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长沙市人大代表。兼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从教34年,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教研成果。他担任湖南师大附中校领导20多年,为这所有着百年文化积淀的中学发展成全国知名、省内基础教育窗口学校,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获得“湖南省教育厅先进工作者”、“湖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美中教育合作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1997年,常力源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代表出席了颁奖大会并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2003年,被评为湖南师大“三育人”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湖南师大“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得“全国学校管理创新典范校长”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徐特立教育奖。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