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岳麓论坛】百名校长纵论教育之“道” 解疑惑表心声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1日 作者:林文丽 滕小艳

4月16日,在中南讲堂召开的岳麓论坛上,来自全国十几所大、中学的校领导同台对话,共同讨论中国教育之“道”,并围绕“基础教育与高水平大学人才选拔”展开了观点争锋。他们新颖的观点、犀利的言语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回复网民热议 “教育病了吗?”

赵建伟先生2003年9月出版的《教育病》一书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案例及深入地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导致家长和老师进入一种疯狂状态,孩子们成了应试教育的殡葬品。当前网上普遍流传着“应试教育理念病入膏肓”的说法,并对其“病根”进行反思与探究,更有网民疾呼“中国教育,你若不觉醒,后患无穷”。“我们的教育病了吗?”岳麓教育论坛的互动环节一开始,一位发言者就将“教育病了吗”这一问题再次提出。

对此,湖北襄樊五中校长刘道德否定了这一说法,他指出“教育没有病”。“高考是正面的,它帮助了无数贫困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培养杰出人才是我们国家三十年来认真在做的一件事,我认为我们做得很好。”与此同时,刘道德认为我国用人机制“有些生病”,指出人才流失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应以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配置留人,形成多种配套机制的用人机制,留住杰出人才。

黄伯云校长也在发言中指出,“不能笼统的说‘教育病了’,一个健康的肌体也难免有出些小问题的时候,对于教育中的一些 ‘小感冒’ ,只要现在能够引起高度重视,教育就会越办越好。”他认为,我国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成绩显著,才有了国家今天的辉煌成就。他以高铁、计算机、太阳能为例,指出我国多项科技成果都走在美国之前,大学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是应当尊重的教育客观规律。

会上,代表们普遍认为,应当容忍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理解我国教育的渐进性规律。

大学之道“非常道” 代表新颖观点受赞许

“我希望知名大学能有更高的培养目标,培养更多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不要盲目应付社会,大学教育不能太浮躁,太急功近利。”湖北襄樊五中校长刘道德的新颖观点赢得现场师生代表的热烈掌声。

刘道德谈到了襄阳五中在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方面的成功尝试,如寒暑假组织社会调查项目中,老师帮助学生拟提纲,学生自行完成。面对“中学生花时间在社会调查上,家长是否理解”的疑惑,刘道德表示:“这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并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

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叶翠薇结合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向在场校长热情传达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他认为,中学教育应透过课程和分数,寻找与体育锻炼、审美情趣与国际视野的对接。

“一定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运动、多玩耍,更多地接触艺术和美的元素,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在现有高考模式下,分数是中学与大学对接的一种途径,但一个理智的高中和大学应该寻找分数背后的对接,每一个学生都应找到自己生命的高贵起点。”在普遍认为应试教育不可能避免的沉闷氛围下,叶翠薇校长独特见解赢得了不少赞许。

道破中学的“单相思” 大中学校长期待“再握手”

“这是我第一次与中学校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我自己没当过中学校长,不太了解中学校长的立场和需求,我觉得今天的论坛非常新鲜,也很有必要。”本次论坛得到代表们的赞赏,作为论坛的首讲人,北大校长周其凤教授这样说。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陆昉教授也认为,本次论坛架起了大学与中学沟通的“桥梁”,意义非常,希望以后有更多类似活动。

长沙一中校长赵雅茜把中学与大学沟通的尴尬状况与强烈要求比喻成“姑娘的单相思”。他告诉记者,对这样的论坛期待已久,相信这次论坛就像一颗扔进大河里的小石子,总会“激起一些涟漪”,引起整个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唯有沟通交流才能产生新思想,进而指导实践。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