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新华社湖南分社副总编段羡菊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剖析当前公共舆论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3日 作者:沈桔 向碧霞 摄影/程海威

5月13日,中南大学首届宣传工作会议在本部科教大楼国际报告厅召开。作为议程之一,新华社湖南分社副总编段羡菊作了题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公共舆论——兼论新闻媒体对高校新闻宣传资源的需求》的专题报告。党委宣传部部长刘建华主持了报告会。

作为从业15年的资深媒体人,段羡菊通过对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的分析,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公共舆论形成的原因、特点和应对之策。

直面公共舆论,抢获话语力量

“李普曼的《公共舆论》提出外部世界与生活真实不是一回事儿,《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研究》指出话语相当于权力,《真相幻觉之间》讲诉了信息传播中的卖拐喜剧。”段羡菊通过几部重要著作,用平实易懂的言语回顾公共舆论的发展历史,并从中总结了经验。

对公共舆论产生的原因,段羡菊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说,“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公共舆论相对于新闻宣传,有更大的话语力量。面对重大事件,我们必须直面公共舆论,还原事件真相。”

从公众角度看,公众是复杂的混合体,判断与认识受到限制。鲁迅对国民性的深重批判,《乌合之众》展示的大众非理性的充满变数的心理世界都是很好的例证。从利益主体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例如阶层、地区、群体、年代、身份等的不同,也是公共舆论产生主要原因之一。从社会背景看,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加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空前发展,现代化的中国逐渐开放公共舆论平台,这些都为公共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主动占领公共舆论制高点

公共舆论的特高点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段羡菊总结了当前公共舆论呈现的5个特点。据新华社统计分析,当前每个社会热点的存活期只有17天,公共舆论形成呈现高速化的特点。华南虎事件,反映了公共舆论可操纵化的特点。超级女声等选秀活动风靡全国,可见其本质的利益化。媒体、民间、网络等各种舆论力量的活跃,公共舆论的分类更加多层化,杨佳案、药家鑫案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针对公共舆论的特点,段羡菊认为主动占据公共舆论制高点是良好的应对之道。首先要谦卑,敬畏于公共舆论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也适用于公共舆论领域”。其次,应对有高低之分,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举措至关重要。再者,预防在先,决策和行动要判断公共舆论的反映;最后,趋利避害,主动参与,掌握话语主动权,更要加强与负责任的媒体结盟合作。

高校是新闻媒体的“智库”

作为资深媒体人,段羡菊对于新闻媒体对高校新闻宣传资源的需求甚是了解,例如高校的先进典型人物、高校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如何改革教学提高毕业就业率,大学生如何发挥所长服务社会等,为新闻的采写提供了大量原材料。

他说,高校作为智库,也为公共舆论的引导提供了独特见解。“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中南大学大师云集,他们的思想,也是很好的素材。”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