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学校召开第四届科学与技术大会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7日 作者:王建湘 摄影/玉秋

5月27日上午,中南大学第四届科学与技术大会在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省教育厅副厅长申纪云,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祖文、教育部社科司规划处处长徐青森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南大学在校校领导、院士、校机关各部处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军主持。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十二五”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科学研究专项规划,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科技强校战略,全面促进学校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用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常务副校长黄健柏代表学校党政致开幕辞,他说,这次会议的召开,既是我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大事,也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大事。在“十一五”期间,我校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组织创新模式,为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做出了贡献。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在坚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要求,积极谋划、主动承揽重大科研项目,担当起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历史使命,为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副校长周科朝代表学校作了题为《改革体制机制 提升创新能力 用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来学校的科研工作,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措施。

报告认为,“十一五”时期,我校科研工作以“直接贡献国家重大工程、直接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直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工作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突破组织、行业、领域边界,促进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成功探索“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科技创新模式,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和代表国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跃上新台阶,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技工作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充满竞争压力,也充满了机遇。

报告同时指出,根据学校“十二五”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今后五年学校科研工作的目标是:到2015年,完成平台基地管理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体制改革,建立起结构合理、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体系;跨学科、跨领域的大科研全面展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经过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涌现一批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新兴研究领域或方向,扩大学校在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份额,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基地,若干领域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若干领域或方向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具体任务是:2015年科技活动经费达到15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3-5个;新增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项目8-10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10-15项;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2-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8个;力争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总数达到20项以上,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5项;发明专利年授权量300件,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数逾万篇,质量稳步提升,力争《Science》或《Nature》论文实现突破;校企合作项目数每年600项左右,每年孵化高新技术成果10-15项。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快速响应国家需求、高效组织创新资源、直接服务行业建设、高强辐射区域发展”为科技工作目标,继续推进“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科技创新模式,通过加强管理创新及战略研究、完善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启动创新平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重大项目-领军人才-一流团队的整体联动、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促进人文社科的特色发展、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和加速科学研究国际化进程等8大具体措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等教育。

随后,黄健柏宣读了《关于表彰奖励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的决定》。大会对获奖项目代表进行了颁奖。申纪云、周祖文、徐青森、王延觉、高文兵分别发表讲话。

申纪云对我校的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过去的五年是中南大学科技工作成就辉煌的五年,中南大学的科研工作呈现出项目多、成果多、合作多、贡献多等四大特点,提升了全省科研水平,以自身的自主创新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祖文感谢我校科技工作为湖南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以大飞机项目落户湖南为例,盛赞我校具有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卓有成效的科技工作组织能力,认为我校在湖南知识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徐青森对我校在人文社科方面的规划与推动政策深感鼓舞,他认为目前我国科研工作正处于一个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期,质量同样是社科科研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或资金导向等措施助推质量提升。他建议我校人文社科工作着力“基础为本”,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积累性创新;打破学科壁垒,盘活学术资源,大力推进跨学科研究。

王延觉对“十一五”期间高校科研工作的整体工作做了总结,并介绍了对“十二五”期间高校科研工作的基本部署。他认为我校的科研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很多方面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他希望我校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为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提供好的经验,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高文兵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我校科研工作继续进军的动员会,是一次敏思于行、继往开来的大会。他期望全校师生紧扣“大”字谋发展、紧跟“高”字上水平、紧抓“实”字强内功。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取发展的主动权。希望大家以本次会议召开为契机,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强校战略,努力营造创造力涌流、人才活力迸发的良好发展局面,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奋发努力,顶天立地做大事,自主创新谋发展,为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