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牵手天津天士力、湖南博爱 打造国内一流康复医学中心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6日 作者:伍西明 武海亮 罗闻
湖南率先启动全国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建设试点
8月25日下午,在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郭开朗的见证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天津天士力集团、湖南博爱康复医疗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同打造湖南省最大的康复医学中心——湖南博爱康复医学中心,在我国率先开启了以“大型综合医院为龙头—康复专科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建设试点的新型发展模式。
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魏仁忠,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邓治平,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肖红林,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黄顺玲,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吕兴元,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胡伟林,湖南省医保局局长陈建林,湖南省民政厅副厅长邓磊,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黄健柏、副校长周科朝等领导也出席了签约仪式。
全国最大专业康复机构之一在湖南呼之欲出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为医疗卫生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预 防、治疗、康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方针确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2011-2015)》“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提高城乡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水平”,以及《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重点加强康复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一系列文件出台,天士力集团开启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康复医疗服务市场为突破口大举进军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天士力的注资,为湖南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天津天士力集团计划在湘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发展湖南医疗卫生事业,与湖南博爱医疗产业公司合作,成为其布局湖南的第一步。首期投资3.3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选址于长沙市万家丽北路61号的湖南博爱康复医院扩建,扩建规模为编制床位规模400张。目前主体建筑已经完工,预计于2012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总编制床位规模达到700张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康复机构之一。
湘雅医院一流的专业人才、技术力量和管理机制的输入,为湖南博爱康复医学中心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湘雅医院发挥其作为人才库、智力库、科技库的优势,成为博爱康复医学中心的培训中心、会诊中心、临检中心和技术后援基地,为该中心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持续有效的支持。作为全国著名的大型公立医院,湘雅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临床医疗医技科室齐全。设有3个卫生部直属挂靠的研究中心与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全国医院感染监控培训中心、全国医用高压氧湘雅医院培训中心;拥有神经病学、内分泌学、耳鼻咽喉科学、心胸外科、肾病学和普外科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骨科、病理科、护理学、重症医学和麻醉学为国家首批重点专科,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与临床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并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该院拥有优秀的康复医疗专家团队,尤其是以康复科学科带头人刘遂心教授领衔的团队,在神经康复(卒中的康复、脑损伤的康复、脊髓损伤的康复)和骨关节的康复、心血管病康复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湖南博爱康复医院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三级康复专科医疗机构,也是我国社会力量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康复医院。该院创办于2006年,是中部地区惟一获批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工伤康复综合试点达标单位,承当湖南省工伤康复、医疗康复、残疾人康复职能。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率先在全国探索以政府购买康复服务的模式推进康复事业发展,取得较大的成效。2007年开展工伤康复综合试点工作以来,先后收治各类康复患者7000余人,其中92%的患者实现回归家庭的目标,50.8%的患者实现回归职业的目标,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并使3700多个残疾人家庭受惠。2009医院承担省政府为民办实事“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等一批残疾人康复项目,建成了我省最大的残疾儿童脑瘫康复中心。
湖南博爱康复医院在天士力雄厚的资金和湘雅医院优质的技术支撑保障下,强强联合,为打造出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康复医学中心成为必然。该项目的启动实施,将极大促进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工伤康复区域示范中心、国家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国家康复医疗服务区域示范中心四个国家级平台落户我省。
三级康复服务“湖南模式”探路全国医改新模式
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建立“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型综合医院—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是建立“防、治、康”体系的根本,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据湘雅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虹教授介绍,湖南博爱康复医学中心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卫生部和湖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卫生部批复同意我省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设试点工作,并将我省纳入全国试点地区。基于这一背景下,我省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扩大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开启以湘雅医院等大型公立医院为龙头,以博爱康复医学中心等康复专科医院为核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推动“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综合医院与康复专科医院、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紧密对接”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学科协作、资源共享”的医疗康复体系建设“湖南模式”,走出一条适合我省省情的医疗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为湖南省深入推进医改工作打造新的亮点和特色。
新型模式有效实现分层级、分阶段、多项转诊
湖南博爱康复医院院长周江林表示,缺乏转诊机制已成为制约康复医学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发病率增高,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目前全国康复医疗资源有限,同时,不同层次的医疗资源还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因此,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湖南博爱康复医学中心的建成,将打造多项转诊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项目使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对接,为在综合医院完成急性救治后伴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打开连续性治疗与康复的下行通道,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稳定期分别在综合医院、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多向转诊、合理诊治,帮助患者赢取最佳康复时机。
新型模式提高大型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看病难”一直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在大医院尤为突出。“和人满为患甚至‘一床难求’的大型医院相比,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率却非常低,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孙虹指出,从目前客观情况出发,提高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是重要的解决途径。
新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将极大提高湘雅医院等大型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更多的有迫切就医需求的人民群众服务。孙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湘雅医院2010年平均住院日11.4天计算,如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具有康复需求的患者通过转诊专科康复治疗,将平均住院日降低为9天,可在不增加任何人力和财力的情况下,湘雅医院每年可多收治患者9000人以上。
新型模式助推支付制度改革,促进医疗保险基金有效支出
大型公立综合性医院对疾病急性期进行早期康复介入,与相关临床专科互相配合,提供及时有效、高水平的康复治疗;康复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以疾病稳定期患者为主,提供专科化、专业化的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主。“预防、治疗、康复分区的模式,将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这是由基层与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差异所导致的。”孙虹表示,患者在手术稳定期从湘雅医院转至专科康复医院治疗,将继续享受相应的医保政策,这对于缓解患者“看病贵”问题也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机制下,有效促进病人付费制度的改革,更有利于促进医疗保险基金有效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