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第12期
来源: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31日 作者:--
2011年中南大学学生“永远跟党走”主题暑期社会实践
工 作 简 报
中南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1年7月24日
中南大学少数民族学生骨干
赴新疆就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进行调研
近日,中南大学少数民族学生骨干赴新疆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学生工作部穆克朗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假期时间在美丽的家乡新疆进行了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调研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宣讲、自行观察等多种形式了解垃圾分类这项利国利民的环保事业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所开展的情况,并为当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献计献策。
据悉,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国家通过吸取发达国家处理垃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民间环保组织进行推广垃圾分类。2000年6月,建设部宣布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各城市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分类收集的目标和实现形式。在内地大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经形成规模并有显著成效,然而,在新疆等边疆地区的城市尤其中小城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开展速度略显落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垃圾分类回收所需的基本设施不到位,大部分城市仍然采用垃圾混合收集的处理方式,民众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不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在此次调研实践中实践队员们通过走访自治区环保厅、乌鲁木齐市市容市政局等单位,了解了乌鲁木齐以及自治区在垃圾分类处理回收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相关规章制度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乌鲁木齐市民对垃圾分类回收所抱有的态度、意见和建议;通过举办宣讲会、分发传单等形式努力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对社会、人民、环境各方面的好处。
7月末,实践队一行来到乌鲁木齐市市政市容管理局意在了解乌鲁木齐市在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据管理局孙科员介绍,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并没有开展实质性关键性的工作,他坦白作为边疆地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所面临的无奈,资金的不足和相关核心技术的缺乏直接导致这方面工作无法大刀阔斧的展开。据介绍,乌鲁木齐市前些年颁发了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例如2007年公布的《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颁发》,其中明确规定:“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江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哦垃圾分开收集;产生的废弃食用油脂的,应当安装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讲厨玉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分开收集。”此外,乌鲁木齐市在全市范围内的各个街道每个社区都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桶以便居民按类别投放垃圾。
此外,队员们用中文和维吾尔文针对100位不同民族、年龄、学历、工作背景的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老百姓对于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认识,政府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方面工作取得的进展,以及百姓对于这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队员们发现,乌鲁木齐市民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意识普遍不高,甚至还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些现状都引起了队员们们的思考。
家住鲤鱼山社区的居民张女士表示,家里的垃圾从来没有分类,全是一股脑扔进去。因为自己不清楚垃圾该怎么分类,即便分好类,最终还是混装进小区垃圾桶。“我们老年人只会把瓶子等一些可以卖的东西拣出来,剩下的就随手扔到小区的垃圾桶里。”住在扬子江路红十月小区的65岁老人李香兰说,这是几十年的习惯了,也没人告诉她垃圾该怎么分类。
针对乌鲁木齐市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出现的问题,实践队员纷纷表示,他们将会认真总结,仔细思考,为家乡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提出更多可行性的建议,为家乡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张巧丽)
中南学子走近鹏城志愿者,志愿服务培训亲体验
8月7日至8月14日,中南大学赴深圳志愿服务培训机构调查社会实践团一行4人赴深圳市开展了为期八天的关于志愿服务培训服务机制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此次调查活动采用派发传单、调查问卷、面对面交谈、走访、亲身实践五种方式相结合,调查志愿者人数约60人,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
8月7日,团队成员赶往莲花西乘地铁沿着蛇口线对其周边地区展开为其一天的调查。主要是发放传单、调查问卷以及走访访谈。
8月8日,实践队走进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得到主管老师同意后,实践队员来到志愿者培训基地进行旁听,受益匪浅。此外志愿者又邀请队员们进行亲身实践,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志愿服务培训的内容、方式和重要性。在培训后,队员们随机采访了当地的志愿者,收集了大量关于志愿服务培训的意见与建议。
此次实践调查活动的最后一站是U站(Universiade Station)。为了充分体会U站志愿者们的相关培训方式,实践队员在与罗湖区义工联的协商下,获得了在U站服务5天的机会。
实践队员在服务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U站的志愿者不仅要接受为游客、市民和大运会的运动员提供全方位信息咨询、文明宣传服务等方面的培训,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药品的正确使用,目的是为U站附近有需要的市民进行基本的医疗救治。另外,U站的特色培训是“U操”,“U操”是以轻快的志愿者主题曲为配乐,以“爱”、“传递”等手语为基础,简单易学,节奏感强。
U站是志愿者的服务阵地和文化载体。当实践队员走进城市各处的U站,融入到了大运会中,感受到了大运的特色和细致入微的大运服务。 在调查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发现,当前深圳关于志愿服务的政策已经比较完善。但部分志愿者对当前培训并不满意,例如志愿者们普遍认为目前的培训对他们时间的安排造成很大的困扰,志愿服务培训的时间与内容总是临时通知,让他们无法安排自己的行程等。
中南学子赴深圳进行志愿者培训调查,在新的层面上认识到了志愿者培训政策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尽职尽责,希望志愿者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凝聚共识,在志愿者培训方面上越做越好! (文/彭嘉惠)
实践团队快讯:
(1)7月15号至20号,中南大学实践团赴湖北经济学院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优势,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大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不断充实自己。
(2) 8月1日-8月11日,中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社区,通过访谈记录,发放环保宣传册,在社区宣传栏张贴“碳中和”海报及环保小知识,路演等宣传方式,进行“碳中和”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