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家媒体集中采访报道湘雅二医院贫困聋儿救助项目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作者:王建新 伍伟景
9月15日下午,新华社、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人民之友杂志、民族论坛杂志、红网、省人大网、今日女报、湖南工人报等近20家媒体,到湘雅二医院就“启聪扶贫计划”人工耳蜗手术情况进行集中采访报道。
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杨一峰教授主持集中采访座谈会并致欢迎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南大学耳科研究所所长、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主任谢鼎华教授介绍了项目开展情况并接受记者采访。耳科研究所肖自安教授、伍伟景教授、杨新明教授等专家参加会议、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湖南省贫困耳聋残疾儿童数量较多,根据对全省部分市(州)摸底情况估算,我省有0-6岁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听力言语残疾儿童3000余人,这些孩子多数来自贫困家庭,大多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并以每年500人左右的数量增加。耳聋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此,2006年湖南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谢鼎华教授递交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实施贫困耳聋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援助计划的报告”提案,受到了湖南省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省财政补助、地方配套、慈善机构捐助和企业赞助等方式的大力支持,“十一五”期间完成我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援助198例,还完成了国家项目捐助人工耳蜗80余例。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成为全国率先将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纳入省级五年计划并安排专项经费、率先将该项目纳入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率先成为全国人工耳蜗植入申请关税减免、率先推动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救助纳入“十二五”儿童重大疾病救治计划并建立防控体系的省份,在国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湘雅二医院是我省唯一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治疗和康复指定单位,在全国率先成立省人工耳蜗中心并建立了治疗绿色通道,看病、检查、住院、手术一律不排队,迄今共完成手术300多例。采访现场,还来了几位接受援助的小朋友及家长,“现在很好,上幼儿园了,与其他小朋友没什么区别”,一位5岁小朋友的妈妈高兴地对媒体记者说。
谢鼎华教授介绍,为了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万户聋残儿童,“十二五”期间,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动我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救助计划,一是建立聋儿救助体系。积极推动以政府资助为主导、新农合和城镇医疗保险为基础、社会和个人参与的经费统筹方案,争取再用5-1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我省0-6岁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救助计划。二是聋病防控体系,全面开展聋儿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基因筛查诊断,建立我省0—6岁聋儿基因诊断数据库,同时在全省建立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机构和信息处理平台。三是言语康复体系建设,加大对言语康复的投入,加强聋儿言语康复机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建立符合国家要求的言语康复机构,提高言语康复的质量。
据了解,人工耳蜗植入费用最低要14万元左右,费用高的达到20余万元。我省已率先将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救助纳入“十二五”儿童重大疾病救治计划,每例受助贫困聋儿可获得省财政补助3万元,并可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60%的人工耳蜗产品费用(最高6万元)和医疗费用。申请援助的患者可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术前评估,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至当地市(州)残联部门审批后可按计划安排手术。咨询热线电话0731-852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