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分享爱的感动——写在湘雅护理百年之际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3日 作者:余希 易琦峰

从湘雅医学创始起,就有了湘雅护理,百年湘雅护理和湘雅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一脉相承。在湘雅护理教育百年的日子里,笔者走进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护理团队,感受着这所年轻的医院给湘雅百年护理带来的分享和感动。

这支年轻、进取、传承、创新的队伍,拥有护理人员1037人,平均年龄26.3岁,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1%,大专以上学历占96.2%,在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护理服务的患者满意度达98.7%。

感念,护理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把护理工作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在湘雅三医院整个护理团队,大家都认同了这句话。

其实,护士每天做的都是细微的、平凡的事情,日复一日地重复,长年累月的积累,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职业、一种精神、一项事业。下面的这些护理工作片段,护士从没想过这样会感动谁、幸福谁、成就谁。因为,患者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必须!

心内科。2010年2月,一位叫阎勇夫的老红军住进了医院,阎老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身患多处弹伤,体内残余好几块弹片,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脚严重畸形,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全身多处破溃的压疮、灰指甲等十种病。从阎老入院的第一天起,护士们为他洗伤口涂抹药膏,修剪指甲、洗脚、翻身、拍背、擦身、吸痰、口腔护理、康复训练、心理支持……时光流逝,老人伤口好了,脸色红润了。无论是患者、家属、护士以及路人甲,一起感念生命之花绽放的欣喜。老人多次住到医院调理,甚至把心内科当成了自己的家,别人问阎老什么时候回家,他笑着说:“这里就是我的家。”

泌尿外科。病区走廊橱窗贴满了感谢信。“这些美丽的护士们,不仅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她们不怕累,不怕脏,不怕病人的误解。在我无法动弹的那几天,又遭遇例假,护士忙拿来自己的东西,帮我清洁身体,换掉脏衣裤,仅仅为了一个陌生人!” 22床患者夏X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8月7日入院到今天,十几天的住院生活,这里环境舒适,服务周到,像住在自己的家,亲切温暖”。美丽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容颜,是天使们职业展示的魅力。

ICU层流病房。一片繁忙景象:有的护士在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准备呼吸机;有的在协助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各种引流管;有的在给病人行血液净化治疗,腹膜透析治疗;有的则在协助患者翻身、擦浴。一年上了160多个晚夜班的王晓琳有“夜班天使”的美称,在家里,她是父母的娇娇“独女”,但在医院,她却是病人的依靠。有位70多岁的老奶奶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在ICU住了较长时间,王晓琳每天照顾着患者,康复期每天将奶奶抱到轮椅上,教她说话、认字、做康复操等,从未曾想去感动谁,只为能“让你依靠”。

NICU。这里实行24小时无陪护制度。喂奶、换尿片、洗澡、翻身、抚触,有的患儿胃肠道畸形不宜喂奶,则要准备糖水,安抚情绪。每隔两个小时换尿布,每隔三个小时喂奶,各项护理措施循环往复地进行。在新生儿室里,生命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护士长谭彦娟记得:“有一个早产的试管婴儿,刚30周就出生了,反复上呼吸机和插管,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这个珍贵的孩子终于与焦急等候的妈妈团聚了。看到那些顽强的小生命一天天健康起来,活泼起来,你会很欣慰,很感动。”

普外科。老院长刘浔阳教授面对记者感触颇多,他骄傲地说:“我们的护士虽然年轻,但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她们在抢救中还总结出了自己的‘独门秘笈’,这些摸索出来的护理经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迄今,科室护士配合医生成功抢救了2000余例门脉高压症大呕血的病人。”

门诊护理单元。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站式服务”,除了传统的鉴别分诊、导诊咨询、预约挂号、发放检验结果、康复指导外,还为行动不便者出借轮椅,优先为高龄老人、危重患者和残疾人提供陪检配送,为外地患者邮寄检验检查报告,为小儿发热患者提供冰敷临时降温,下雨天提供塑料雨伞袋,提供饮用水,针线、纸、笔、信封等一应俱全,让病人倍感便捷温馨。

感怀,护理是一门精深的学问

今年4月,湘雅三医院成为卫生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创优”活动历来得到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医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了基础护理知识抢答赛、床上洗头技能竞赛等护理大练兵,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病房”评选等活动,激发了大家“你追我赶”的工作热情,“优质护理”如春潮涌动。

“只有优秀的护士才能提供优质的护理。”今年开始医院全面启动以“提升护士核心能力为目标”的规范化培训,注重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对新护士实施导师制管理,制订了新护士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的理论、实践系列培训课程,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一年以后实施轮科培训,培养护士的综合、应急能力;晋升主管护师和提拔护士长,要求有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系统培训,旨在培养护理骨干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应急管理能力。医院将这些培训要求作为护理人员晋升和提拔的必备条件。同时,还开展了以学科为基础的专科管理和培训,建立多个专科护理小组,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了人力资源的质量,为护理安全提供了保障。

“优质的护理需要各个层次的护理人员共同创造”。为了培养优秀的护理实习生,医院在护理教学方面更注重多方位的培养,教学成绩硕果累累。医院护理教学涵括护理硕士、本科、专科等几个层次。护理教学做到“六项率先”,在国内率先开展“操作分级模式”的应用研究。将护生实习期间能进行的护理操作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条目、分级、分阶段管理的同时,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尤其是基础护理技能。该成果论文顺利发表于国内唯一被Medline收录的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在全省开展“五项率先”:一是“临床带教老师资质认定”,二是“本科生导师制”,三是“情景模拟教学(Siman 3G)”,四是编制《护理实习生岗前培训学习手册》,五是“护理实习生信息化管理”(包括电子信息管理系统、QQ群、飞信、公共邮箱等)。在护理教学科研方面,医院专门成立了护理教学科研核心小组,先后开展了“目标管理”、“压力应对”、“培训需求”、“沟通能力”、“导师绩效考核”、“利益协调软系统方法理论”等一系列研究,并在国内护理核心期刊发表相关教学论文20余篇。

护理部主任丁四清每次外出学习都会带上自己心爱的小型摄像机,将培训内容录下来,制成光碟发放到每个护理单元,组织学习和讨论,让全院护理人员都直接听到来自卫生部高层领导的声音。如今,护理部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但凡外出学习,回来后都主动用多媒体形式向全院护理人员汇报。“护士的艰辛,很多人无法理解,她们忙碌、委屈而坚毅。”丁四清感慨,“假如哪个环节出错,我们首先不是去责怪,而是寻找出错的根源,防止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有一次,氧气装置没固定好出现歪斜,液体流出,病人大受惊吓,自己把氧气管拔了。护理部极为重视,丁主任到病房找当班护士谈话,和她一起探讨,寻找原因,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却让护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只有让每个护士积极行动起来,才能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护理。护理部全体成员经常到各个护理单元参加护士会,为护理人员现场答疑解惑,帮助科室分析问题找准专科护理发展方向,这种护士会已经开了20场,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发言越来越踊跃。

感恩,护理是一份博大的爱心

为了鼓励护理人员,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制定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医院每年拿出50万专用于护理学科发展和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拨近50万元专项经费组织开展护士节主题活动,评选“十佳”护士、优秀护士,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建立护理人员健康体检档案,增加健康检查次数,开展了职业倦怠专题调查,开设免费个体心理咨询,举办护理人文知识讲座等。

为了将护士从繁杂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医院在省内率先成立规范化药品集中调配中心,口服药由摆药机摆药,实现了单病人单剂量给药;2008年起在全省率先建立静脉用药集中配置中心,降低了药物对护士身体的伤害,提高了病人安全用药的系数,也为各病区节约了人力资源。今年4月,医院荣获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医院还成立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化、整体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为临床无菌物品提供了质量保证,也节省一线护理人力,减少了各种清洗消毒剂对护士的影响。省内一流的内镜中心整合了内镜镜种,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省了护理人力,保证了内镜的消毒质量与患者安全。

医院护士人数在5年内从425人增加到1037人,在全省率先实行临时护士考核转正制度,5年累计210人转正。临聘护士比例低于5%,为全省同级医院最低。

医院所在地是大学城,对学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成了天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4月起,医院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医护人员组成“天使志愿服务队”,到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校园对200余名大学生进行急救培训。每逢周末,医院“巡回义诊医疗队”开展“促和谐、送健康、进社区”活动,进行急救知识普及、爱心义诊、爱心健康咨询等。

护理工作平凡而又伟大。一顶圣洁的燕帽,干净、素雅。一袭飘然的白衣,携带生命的希望。一个亲切的笑容,驱走所有的悲伤愁苦。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隐藏的病情。一个宽阔的胸怀,容忍了讥讽和鄙视。一颗真诚的爱心,抚平了创伤的心灵。他们是提灯女神的使者,他们奉献了最最宝贵的青春。

湘雅三医院这支湘雅系统里的年轻团队,他们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用爱心分享了感动,传递着希望。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