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湖湘大学堂”在我校开讲 院士博导首场演讲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作者:程海威 陈诗伟

10月19日上午,由湖湘大学堂组委会、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我校承办的湖湘大学堂开讲仪式暨首场名家演讲活动在中南讲堂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莲玉,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湘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周发源及我校校领导高文兵、黄伯云、黄健柏等出席会议。

校党委高文兵书记在会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传承和人类的共同精神家园,在我国不断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途中,文化也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国家发展的动力,满足文化需求、丰富精神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热切愿望。此次大学堂首讲选在中南大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湖湘大学堂是湖南社科界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重要举措,体现了高度的文化使命感、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我校校园文化的凝练提供了借鉴;第二,昔日先贤朱熹与张栻在离我校不远的朱张渡互相交流、切磋留下了千古佳话,湖湘大学堂首场安排在中南大学,纪念了在长沙开坛设讲的先人,也体现了对湖湘文化的传承;第三,中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目前属于中南大学的校园文化也在不断升华与深化,湖湘大学堂在我校开讲可以给学校师生带来文化教化和熏陶,有利于学校人文精神的培育。

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湘舟宣读了《关于成立湖湘大学堂组委会的通知》。经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平批示同意,为加强对湖湘大学堂的领导,决定成立学堂组委会,由路建平担任组委会主任,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湘舟、省社科联主席郑佳明、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周发源担任副主任,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新国等19人为委员 。

在热烈的掌声中,刘莲玉宣布“湖湘大学堂正式开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黄伯云教授,省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我校商学院名誉院长陈晓红教授,湖南师大副校级督导朱翔教授,我校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教授,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教授,中联重科孙昌军副总裁, 一名院士、四名博导和一名企业界高管,围绕“发展创新与两型湖南”主题依次发表精彩演讲。

黄伯云院士从自主创新角度解读了“发展创新与两型湖南”这一社会科学命题。他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发动机,湖南的创新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离不开高校的资源优势和创新平台,中南大学将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的领航作用。

陈晓红教授认为,要实现“两型社会”发展目标,湖南要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改革开放、节能环保、城乡区域统筹、改善民生和示范引领等六项工作,并列出一些亟待解答的两型课题,供现场大学生思考。

朱翔教授分析,湖南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要强调点轴带动,加速中心城市和特色产业带的建设,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应先弄清楚天花板所在,以长株潭为例,现有的土地、水资源等就制约了,这个城市群的人口“应该控制在一千万,否则就会出问题”。

欧阳友权教授的观点是,有了“文化湖南”,“两型湖南”才会有底气,有后劲,所以,做大做强“湘”字号文化品牌,应该是推进“两型湖南”建设的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经济杠杆。

杜钢建教授认为,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软法和硬法的形式来确立湖南的国际化道路,而近几年来,湖南在强化政府立法、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夯实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

孙昌军副总裁以中联重科发展模式为例,从战略、并购、文化等三个维度,阐述了企业服务“创新发展与两型湖南”建设中的责任与战略抉择。

现场还进行了媒体和听众代表提问。红网记者、长沙晚报记者、我校研究生等分别就“湖南省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外部条件配合情况、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及中南大学理科生人文素养提高、“两型”湖南建设中高校研究生的参与方式等问题提出了疑问,黄伯云、朱翔、陈晓红等一一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解答。

据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周发源介绍:“湖湘大学堂”前身为“三湘论坛”——一个由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于1998年创办的湖南省高端学术讲坛。其现更名为“湖湘大学堂”,旨在把学术交流与社科普及有机结合,推进社科普及的经常化、规范化、大众化,形成湖南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平台。以“湖湘大学堂”冠名,目的是突出学习特色、湖湘特色和大众特色。学堂力争通过3-5年努力,办成具有互相特色、群众喜欢、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人文社科普及品牌。明年,湖湘大学堂将开展100场以上的演讲活动。

省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全省社科界有关专家学者,省会高校有关负责人,省级社科类学术团体负责人,市州社科联负责人以及企业、街道、社区代表,社科普及志愿者代表,我校师生代表,省社科联全体干部职工,中央驻湘及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共计800余人也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