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单骑,挽生命于一线
——随舒畅教授出诊记
来源:电视台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7日 作者:李松
11月14日上午10时。长沙黄花机场出发层1号门。
舒畅背着挎包疾步走来。牛仔裤,休闲西服,难以想象,这位标准的成熟型长沙帅哥,竟是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西雅图St .Clare 医院的客座教授。他手里拎着的一个长型纸盒,应该就是这次救命的家伙——钛金属Greenfild下腔静脉滤过器。
“抱歉,刚查完房。时间有点紧了,来,把你的身份证给我”。
安检走的是VIP通道。“舒畅”二字很管用,一路绿灯。
舒畅解释:“主要是飞得比较多,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天上”。事后了解到:这些年,舒畅教授先后被全国21个省市,180多家医院请去做手术,还不包括四次赶赴意大利、菲律宾等国抢救危重病人。
此行西去,是为抢救一条命悬一线的19岁年轻生命。
11月11日零凌晨,正在西北某高校体育专业就读的一位湘籍学子突感呼吸困难,心跳急促,被寝室同学急送当地最好的医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经药物治疗,略有缓解。12日夜,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医院全力抢救,未见效果。学生家长被告知:所有能用的药、能采取的措施都上了,医院已尽力。
13日一早,走投无路的家长急电长沙,求助湘雅。
肺栓塞是指血栓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肌体缺氧的病理状态,栓子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通过循环到肺动脉引起栓塞。此病死亡率高达30%,与肿瘤、心脏病同居死因的前三位。
遍寻湘雅名医,定格于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舒畅教授。
上午11时许,第一次拨通舒畅的电话,他在广西南宁刚下手术台,准备登机返湘。听完病情介绍,舒畅教授当即谈了三点意见:1、此病凶险,随时可取人性命;2、必须采用腔静脉滤器植入阻断血栓再次脱落到肺动脉,抢救患者;3、尽早手术,越快越好。并嘱咐请当地医生与他直接通话,沟通病情。14时,第二次电话,舒教授正在衡阳的手术台上,当听说当地医院从未开展过此类手术时,舒畅当机立断,提出就近从北京请专家赴西北实施手术。首先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专家联系,不巧该专家正在内蒙抢救病人;旋即与北京宣武医院专家联系,而他人在美国,但答应派其副手郭教授当晚赶赴西北。晚上7时,郭教授从北京机场打来电话,当晚至次日上午,机票全部告罄,无法赶赴目的地。遂第三次拨通舒畅的电话,他已在返长的高铁上,闻讯,舒教授决定次日亲赴西北抢救这位19岁的孩子。
其间,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乃正;中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领导接到报告后,分别致电湘雅二医院周智广书记、周胜华院长,请医院大力支持,挽救生命。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亲自为舒畅教授调整了第二天的专家门诊和原定的三台手术。
直飞,向西,12:15分落地。来不及用中餐,舒畅教授直奔医院。“你好!我是湘雅的舒医生,我需要……请准备”。车上,舒畅不停地用电话与医院手术室沟通,部署术前准备。
抵达医院,径直来到病床前,舒畅仔细察看患者的临床症状。
“情况比我预料的严重得多”。舒畅表情凝重。
上着呼吸机,患者心率150,呼吸频率38,血氧饱和度仅80,血气分析结果患者严重的I型呼吸衰竭,再看CT检查和血管造影结果,四根肺动脉血管,被栓子堵死了三根,病情异常严重,随时危及生命!
舒畅与早已等候多时的呼吸科主任、副主任、介入室主任以及全体当班医生紧急会诊。舒畅教授详细分析了患者病情和拟采取的抢救措施,并扼要介绍了采用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结合肺动脉植管溶栓术抢救肺栓塞病人的原理、作用以及手术方案,得到了当地医生们的充分信任与肯定。
(图为舒畅教授(右)在手术中)
14点30分,患者被推进介入室。在当地十余名医生的观摩下,一台教科书般的手术在舒畅教授灵巧的手下进行:从股静脉穿入,利用导管将药物尿激酶直接送达肺血管栓塞处用于溶栓,再在下腔静脉内植入伞型滤器,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再次进入肺血管。CT摄影机以每10分钟四张照片的速度记录下手术的全过程。
15点19分,手术圆满成功。监护仪显示,患者各项指标趋于好转。“立竿见影!真是立竿见影”!呼吸科胡主任兴奋不已:“开了眼界,开了思路”。在场的医生们纷纷恳请“舒专家”留下联系方式。离开前,舒畅教授仔细交代了后续抗凝治疗、用药、术后康复护理等一系列注意事项。
走出医院大楼,有人追上来:“听说你们治肺栓塞有绝活,请问你们是那家医院啊”?舒畅停步、回头:“湖南湘雅二医院”。
往机场的路上,舒畅突然想什么,对患者家长说:“我留几个电话给你,是以前肺栓塞手术后康复的患者,你们多交流,有帮助”。
一路上,舒畅电话不停,“明天8点准时开台”!他在安排次日的手术:“明天6台,全是大手术,晚上8点20还得飞北京,参加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评选答辩”。
登机前,舒畅又一次与守在病房的患者老师通话,询问病情,当得知各项指标进一步好转后,舒畅长吁一口气,说:“救过来了,我们可以放心离开了”。
夜航班机呼啸着飞往长沙。我还沉浸在抢救成功的兴奋之中,舒畅却打开了手提电脑,修改起一篇英文文章来,也许,这只是他的一次普通的行医经历,对他来说,万里赴戎机,救死扶伤,早已当作了平常。
短短十二个小时,我亲眼目睹了一次生命转危为安的全过程,也亲身见证了一位湘雅名医的华佗手段、菩萨情怀和铁肩妙手。回想起我们在去的飞机上,曾讨论过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担当、医学界的同行评价等一系列话题,在谈到大医的使命和价值时,舒畅说过一句话:“湘雅医生,就是要治大病、重病、疑难病,别处治不好的,我能治好;别人救不活的,我能救活……”
看着邻座专心致志的舒畅,心头陡然冒出四个字:“湘雅脊梁”。
黄花机场分手后,接患者家长短信:“……现在的指标越来越好,心跳110,氧饱和在减少氧输入量后95以上……”遂转发舒畅。
翌日清晨,收到舒畅回复:“孩子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