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学校长寄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抓需求、育名师、出成果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8日 作者:王建湘 摄影/小清
11月16日上午,张尧学校长在陶立坚副书记陪同下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调研,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主要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座谈。他希望学院瞄准国家和社会需求,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着力抓好需求,培育名师,多出成果。
张校长表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这些年发展的不错,成绩很大,在全国计算机学科中是排在前面的,但是也存在主动对接需求不足、高层次的国内外交流偏少、名师缺乏、标志性成果少等问题。他认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要发展,首先要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大学的工科应该把对接并满足社会需求放在第一位,只有在更广泛和活跃的沟通交流中,才可以获得需求。
张校长指出,大学必须有名师。名师不仅是一个学科的标识,也会凝聚一大批人才;一个名师的养成,不仅是成就一个人,必会带动一批人,带动学科、学院和学校的发展。所以,学院一定要有培育名师的意识,要从年轻一代教师开始,创造机会、磨砺他们成长。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最富青春活力、创造力最强的时期,年轻教师要沉下心来,舍得吃苦,带着需求做学问、搞科研,通过严格而艰苦磨练,终会有所成就。
张校长强调,一所大学既要有对当前国家需求的贡献,还要有长远的、对人类历史进步的超越性贡献,这就需要多出好成果。他希望学院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创新,做到“面”上有拓宽、“量”上有增加、“质”上有突破,力争多出高显示度的成果。
关于人才培养,张校长指出,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工作做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最大化地调动起来了,能否主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所以,学校、学院和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软件人才的培养,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实践动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成为国家亟需的软件精英人才。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他们采取宽容保护的态度,让他们得到最好的成长。
张校长表示,信息学院要有更大发展,必须在办学思想和方法上有较大提升,在发展规模上不求大而全,同时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学院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