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琳娜一行来湘雅三医院指导DCD工作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5日 作者:梁国清 蒋凯
11月23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琳娜、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评价处及运行处处长刘勇、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杜焕涛等一行6人,在湖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曾凡国、湖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高纪平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湘雅三医院调研DCD(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院领导陈方平、朱晒红、邓云龙、叶启发、范自力,部分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陈方平院长简单介绍了医院的发展历史和学科建设情况。陈院长说,湘雅大家庭有三所卫生部直管医院,湘雅医院成立于1906年,开辟了封闭的旧中国引进西方医药技术的新天地;湘雅二医院成立于1958年,是顺应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湘雅三医院成立于1989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湘雅三医院建院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移植医学是医院重点发展学科,医院投资建成的移植医学中心,是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单位,主要在器官、组织、细胞移植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工作。医院既是全国首批获准开展肝、肾移植的单位,也是首批获准开展DCD的试点单位,至今共完成移植病例1300余例,其中施行DCD供体器官移植手术21例(全国133例),移植技术和移植例数均居国内前列。
郝琳娜副会长发表重要讲话。她说,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经国务院同意,由卫生部委托中国红十字会承办,其目的是搭建一个爱心公益的奉献平台,探索建立公开、透明、合法的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机制,以挽救晚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2010年3月,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旨在探索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通过试点后,下一步将在全国推广。此次中国红十字会和国家卫生部组织对全国11个省、市DCD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开展DCD工作的最大障碍在哪里?二是中国红十字在此项工作中定位在哪里?三是如何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人体器官捐献移植体制和机制,为全国推广提供经验。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叶启发就该中心DCD试点工作作了专题汇报。他从DCD组织平台和架构,DCD宣教,21例DCD经验总结,DCD基础研究,DCD协调经验分享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该中心在DCD试点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实际困难。湘雅三医院作为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发起单位和牵头单位,自2010年6月被中国红十字会、卫生部纳入人体器官捐献试点以来,共完成21例DCD供体移植,挽救了50余人的生命。叶启发副院长表示,由于志愿捐献器官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目前器官移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建立健全规范化、合法化的人体移植捐献工作体系尤为重要。
各与会代表就怎样扩大DCD试点工作的宣传,改变百姓观念,对捐献者的经济补偿等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
听完汇报后,郝琳娜副会长充分肯定了湖南省红十字会,特别是湘雅三医院在开展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在移植队伍建设、DCD人员培训、DCD宣传、推动和实施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她表示,中国红十字会将与国家卫生部紧密配合,尽快建立统一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和对贫困捐献者家庭的救助机制,帮助各试点省市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造福更多患者,也为此项工作在全国的推广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