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6位专家为中南师生解读“文化”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5日 作者:王丽丽 摄影/程海威
11月24日下午,我校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中南讲堂召开,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我校蒋建湘教授、张功耀教授、杨雨教授六位专家分别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深刻解读了“文化强国”、“文化强校”战略,为我校师生奉上了一道文化大餐。校领导高文兵、徐建军、郭乃正、周科朝、朱学红与近千名师生共同到场聆听。研讨会由高文兵书记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文化问题》的报告,依托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了文化的发生、形态、本质、活动、主体、功能、变异、碰撞、自觉、境界等问题。他指出,人通过劳动创造了人化世界和属人世界,文化的形态即是人所独有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文化的本质即是人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创造,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界人化的双向运动即是文化活动,文化具有传承、教化、凝聚与认同的作用,文化的主体——人是具有多重规定的,我们要“认识自己”。他鼓励学生要认清使命、提升境界,以复杂性的思维看文化,探索“中国道路”,创新“中国文化”,提升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境界。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解读了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两个文化背景:中国正在走向大国的国际背景和中华民族正处于文化复兴期的国内背景。他认为,经济上的穿透力、政治上对世界的决定力、军事上的震慑力、制度的可信赖、被向往的文化是世界大国的五个标准,前三个是硬标准,后两个是软标准。中国要实现走向大国的目标,制度和文化的标准成了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欲灭其族,先灭其文化”,徐教授结合我国历朝历代的繁荣以及甲午战争的失败等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提出了文化自觉的重要性,指出中华民族正处于文化复兴期。同时他深刻分析了大学的起源与文化间的关系,强调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用,认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就是崇尚真理和学术、师生权力最大化的制度以及高雅的生活方式。
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以《大学的文化自觉》为主题,解释了什么是文化自觉,分析了大学的文化自觉的内容,一流大学应如何担当文化自觉的问题。他指出,文化的自觉就是文化上的自知之明和自强不息,即文化觉醒、文化觉悟、文化觉得。大学与其他组织最大的不同是大学承担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文化自觉方面应该具有承命意识、生命意识、使命意识和舍命意识。他认为,大学不能局限在知识传播方面,而应该在思想文化的高度对世界有所贡献,成为文化自觉的先驱,真正做到“文化强校”“文化扬校”。
我校法学院蒋建湘教授做了题为《制度文化的培育与规则意识养成》的报告,指出目前大学中的制度文化呈非主流的态势,学校必须通过整体的制度文化的培育,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功耀教授的《大学的科技创新与科学精神》的报告,结合具体的事例指出科技即科学、技术、工程,科学精神的实质是怀疑主义精神。文学院杨雨教授则以《文学的传播和文化认同》为题,解读了文化认同的内涵、文学传播对社会文化构建的作用以及文学传播对文化认同的影响途径。她指出,文化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借以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文化认识和传播文化精神的最有效、最有力的途径之一,从本质上说,文化强国的本质是树立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在文学传播和文化认同中传播我们的文化精神。
高文兵书记作了最后的总结讲话,指出贯彻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对大学来说非常重要和必要,学校将在助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繁荣,提升中南大学的人文学科和哲学社会学科的学术高度,加重、加深、加厚中南应该特有的校园文化等三个方面不断地研讨和深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