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手知名企业共话校企合作协同创新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4日 作者:王建湘 摄影/玉秋
4月23日,由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主办、我校承办的2012年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论坛在长沙举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负责人与英特尔、IBM、中软、东软等7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就校企之间如何展开合作、协同创新展开交流与讨论。张尧学校长,教育部高教司软件办主任吴爱华、副主任卢苇等领导与70位高校、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
此次论坛的召开旨在为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分享创新性软件人才培养经验,同时围绕教育部“2011计划”,针对软件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资源共享提出意见和探讨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的建立。
论坛上,吴爱华主任就教育部“2011计划”实施的目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做了深度解读,并对软件学院与软件行业企业如何参与“2011计划”提出了建议。华东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5所高校,英特尔、IBM、中软、东软、深圳易思博、安博教育集团、智翔集团等7家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和报告。
张尧学校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作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最初的设计师,他认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块很好的试验田,在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创造了许多值得发扬的经验。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有益探索,足以推动和带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社会形势下,包括企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不仅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而且需要跨行业、多部门间展开深度合作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与使命于一身的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他表示,软件学院如何与软件行业加强合作、协同创新是一个需要校企多方共同努力探索、实践的新课题。希望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能在不断的摸索中,创造出更多的成果,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示范性经验。
当日上午,张尧学校长还会见了IBM公司大中华区大学合作部负责人,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会谈。
相关链接: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教育部将在经费建设以及内涵建设方面予以支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高校。
按照“2011计划”的目标,未来,国内一批高校将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突出问题出发,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011计划”也将成为我国最新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