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罗爱静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被鉴定为优秀
来源:科研部 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6日 作者:人文
我校湘雅三医院罗爱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知识产权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综合评价研究》最近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结项验收,鉴定等级为“优秀”,成为这批公布的全国28项优秀结项成果之一。湖南省社科规划网“社科湘军”栏目首次以“光荣榜”的形式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表现突出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表彰。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内改革纵深化的推动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全方位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先试先行为特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具有全国意义的改革试验区。2005年以来,国家先后在东部、西部和中部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武汉和长株潭5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它们的设立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2008年罗爱静教授抓住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面临的一系列评价测度、作用机制、模式选择等基本理论问题,运用情报学、计算机技术、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知识产权角度解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综合评价问题,牵头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立项资助。
经过三年的研究,罗爱静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实践调查与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群)知识产权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知识产权与试验区城市(群)综合建设、专项建设指标的关联性分析,论证了知识产权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群)经济建设的贡献度,在实证的基础上探讨了实验区的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研究,提出的策略颇有见解,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研究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一共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13篇被CSSCI收录;提交了一份17.5万字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