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论坛圆满闭幕
来源:本科生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5日 作者:文灿
为改革中南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积极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学校主办了2012’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论坛,137个创新训练项目分别参加了理工一、二、三组、经管文法组、医学组五个分会场的项目展示和学术交流。五个分会场先后在新校区和湘雅医学院召开,持续时间长达一周。通过专家审定,133篇学术论文编入《2012’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论坛论文集》,118个项目参与项目展示区的展示。
6月2日,大学生创新论坛闭幕式在新校区机电楼B座214报告厅举行,胡岳华副校长、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组长陈启元教授、本科生院副院长邬力祥、学工部部长李景升、本科生院培养办主任吴斌、本科生院招生办主任付刚华、本科生院特色教育办范晓慧主任、本科生院综合办韩响玲副主任以及评审专家、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指导教师代表、参加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代表近400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邬力祥副院长主持。
会上,范晓慧主任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情况。自2005年我校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来共立项各类项目2704项,参与学生超过万人,逐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大学生创新训练模式。近两年来,学校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实施了网上匿名评审、项目指南与自由选题相结合、多层次分段式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注重创新氛围营造,召开大学生创新论坛,建设创新项目展示区;加强硬件平台建设,搭建了数理、化学、生命科学、电子信息、设计与制造等公共基础创新实践平台;加大软平台建设力度,建立了创新训练团队和创新训练项目专家库,大大提高了创新项目实施的效果。
分会场的评审专家发言时认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研究过程中严谨、认真、投入;通过对项目研究,增强了自己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专家们建议,进一步扩大项目的覆盖面,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对优秀项目进行后续研究提供更好的条件。
在学术交流环节,由各分会场推荐出的《钴酸锂及其铝掺杂纳米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全自动理瓶输送机构》、《基于INSAR的青海玉树地震地表形变监测研究》、《中南大学低碳校园模式构建研究》和《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CPLA2 in Mediating Spinal Cord Injury》等五个项目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会上,陈启元教授对我校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学校在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贯彻“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这一指导思想,始终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着力点,不断探索和改革,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好的想法和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做学术报告的几个项目也是各具特色,有的项目构思巧妙、富于创造力,有的项目关注身边热点问题,有的项目全用英文展示,具备国际学术交流水准。
胡岳华副校长在讲话中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并希望更多的大学生都参与到创新训练计划中来,他热情地勉励在场学生:要有批判精神,不唯书、不唯师,要敢问为什么,多问为什么;要有创新想象,想象是创新的源泉与翅膀,许多科学创造、发明,都是从年青时的想象开始的;要树立伟大理想,敢于面对重大课题,理想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青年学生也要有敢于解决世界难题的气魄;做事先做人,少些牢骚、多些理解,少些浮躁、多些坚韧,只有那些有担当、有胸怀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更高目标。
大会还表彰了此次论坛中评选出来的“十佳项目”和10个“我最喜爱的项目”。
会后,胡岳华副校长等一行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新校区教学楼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