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左高山的发言

来源:科学研究部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5日 作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我很荣幸代表伦理学学科团队向大家汇报有关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自2007年我们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以来;2008年获批教育部重大招投标项目《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理念及其现代践行研究》;200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建构与践行研究》,这三个项目的首席专家是哲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李建华教授。201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医疗技术中的生命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首席专家是生命伦理学学科带头人田勇泉教授。这些重大项目的成功获批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有关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证明我们有实力、有能力完成国家级的重大课题。

下面,我就重大项目申报和研究过程谈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重大项目的申报,要有气度、有胸怀、有眼光,要有开放的学术心态。申报重大项目切忌心胸狭隘,不要怕失败,事实上,我们也是屡败屡战,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国家级的重大项目。成功申报重大项目需要有胸怀和气度,不能局限在单一的学科或者少数几个学者身上,我们每一个重大项目都吸引了其他学科的优秀学者参与,集思广益,多次头脑风暴。所谓心胸有多宽,事业就有多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除此之外,重大选题还需要有学术眼光,要看得准,配得上。我们在申报教育部重大项目《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理念及其现代践行研究》过程中,我和李建华教授首先做整体设计,分析我们的优势和劣势,邀请哪些学者参加。然后由中国哲学专业的高恒天教授、陈力祥副教授具体做申报方案,联合湖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的学者参与,多次修改,不断完善。最初,我们的标书严格保密,有点小农意识。后来,我们发现必须拥有开放的心态,才能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因此,我们不怕同行学习和借鉴,我们也欢迎我们兄弟学院的专家批评指正,我们期待中南大学能够承担更多的重大项目,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申报重大项目要打有准备之仗,要充满信心。一个学科点能在4年内连续拿下3个国家级重大项目,既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证明学校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我们的伦理学学科凝聚了三代学人30多年的心血,是湖南省的重点学科,在网络公布的学科排名中,连续5年排名全国前3,今年排名第2。哲学一级学科排名也进入了全国前20名。中南大学的哲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已故的陈国达院士的地学哲学享誉世界,长眠于我们学校后山的丁文江先生既是著名的科学家,也是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我们还有“南曾北罗”之称的伦理学学科创始人,著名的书法家和作家,曾钊新教授。李建华教授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全国知名,吕锡琛教授的道家道教哲学研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生命伦理学学科是全国唯一的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田勇泉教授主持了2个超百万美金的生命伦理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因此,我们有着很好的学术传承和学术积累。

申报重大项目,要么不报,要么全力以赴。申报材料本身的论证一定要做到一流水平,要体现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的申报书,每一个观点、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参考文献,任何一个细节,我们都会认真对待,尽可能做到完美,以学术水平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打动评审专家。

第三:申报书的内容要新颖,要有亮点。我们申报的三个重大项目都重视学科交叉,既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也重视实证研究,同样也重视应用对策研究,三个方面必须有机结合。标书的闪光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观点,二是论证。观点就是要给评审专家新的学术信息,要有学术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论证充分就是让专家相信我们有能力完成重大项目。例如,生命伦理重大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我们提出了其他高校没有提出的最新研究进展: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生命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中,我们涉及到代孕、精子库等方面的新问题,而其他一些单位还在研究试管婴儿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在脑成像技术中的生命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中,我们研究到了脑隐私和刑事侦查问题,其他单位还没有进入这一领域。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异种移植技术中的伦理问题了,而其他单位还在考虑同种器官移植技术的伦理问题。

第四:重大项目重在研究。项目申报成功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圆满完成研究任务。李建华教授和田勇泉教授经常叮嘱我们:一定要拿出高水平的成果,要配得上国家重大项目,决不能草草了事。为此,我们专门为重大项目制订了相关的制度。每两周一次学术例会,通报每个成员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术研究既要允许学者有充分的自由,保持学术个性,同时也要就某些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从而集中团队力量多角度深入研究。我们去年连续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红旗文稿、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等重要理论报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两个调查报告都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我们还在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了20多部相关学术著作。

第五:通过重大项目加强团队和学科建设。通过重大项目,我们进一步凝练了学科方向,锻炼了学术团队。通过做传统道德文化项目加快了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通过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项目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通过做生命伦理项目,加强了生命伦理学学科的团队建设。

我们先后获批了湖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基地、985工程伦理文化与社会治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以及中南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这些基地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哲学学科的整体发展。

学术需要传承,传承和创新需要老中青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我们团队拥有11名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1人获中国伦理学终身成就奖、1人获中国伦理学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学者等荣誉称号。

第六:主动出击、积极服务地方政府。增强中南大学文科的学术竞争力,不仅仅是有能力抢走其他高校的重大选题,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特色、优势和积累,主动推荐和征集符合国计民生的重大选题,产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思想,引领社会进步,同时也要积极服务国家,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我们最近又征集和申报了一个交叉学科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选题,《深海采矿规章制定与海洋强国战略研究》。大家可能知道,蛟龙号将于明天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7000米,但你们可能不知道中南大学的刘少军教授,作为深海采矿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参与了“蛟龙号”的研制与海试工作。公共管理学院从事环境社会学、公共政策学和国际政治研究的青年学者和刘老师合作承担了国家海洋局和中国大洋协会的重大课题《深海采矿的规章制定与动态对策研究》。为有效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发展我国矿产战略资源基地,落实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我们急需从政治、法律、人文等多个角度,加强海洋战略研究,这又给了我们中南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需要科研经费的支持。虽然我们的思考不需要经费,但需要经费来维持我们思考。我们感谢学校提供了自由研究的空间和舞台,相信学校领导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坚信中南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将指日可待,中南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一定会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愿意继续为中南大学的美好明天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