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一技术入选《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
来源:科研部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 作者:默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加快环保先进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制了《201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2012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我校与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砷铜混合有色冶炼废水处理技术”列入《201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该技术是我校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郑雅杰教授所在课题组长期研究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砷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并引起人体致癌。饮用水中含砷0.2~1.0 mg·L-1就会引起慢性中毒,砷对农作物的致毒浓度是0.5~1.0 mg·L-1,我国将砷列为第一类污染物。我国对于含砷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硫化钠沉淀法和铁盐絮凝沉淀法,该方法产生大量的含砷危险固体废弃物,需要进一步处理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我国仅一家大型铜冶炼企业采用日本住友技术处理含砷废水,并回收得到三氧化二砷。日本住友技术所使用的硫酸铜得不到循环利用,其处理成本高,难以大量推广应用。
“砷铜混合有色冶炼废水处理技术”采用两段中和、硫酸铜沉淀、SO2还原、蒸发结晶得到纯度为95%的三氧化二砷。SO2还原渣通过氧化浸出回收硫酸铜,实现硫酸铜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目前,通过郑雅杰教授课题组继续攻关,该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改进,硫酸铜沉淀后,采用硫酸溶解、蒸发结晶、水溶过滤得到纯度高于98%的三氧化二砷,硫酸铜滤液直接循环利用,三氧化二砷收率达到了88%。该技术的改进,使得工艺更进一步简化,大大减少了SO2的污染。有关技术已形成3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已逐渐在4家企业推广应用。
技术发明人郑雅杰教授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技术转移经验和经历,现任中南大学-新疆有色联合研究院院长。目前,郑院长正抓紧谋划: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加大学校高新技术和创新成果在新疆的转化力度,推动创新要素在新疆聚集,力促新疆优势矿产资源的高效生态化开发利用,把中南大学-新疆有色联合研究院打造成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