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推三级康复医疗网络建设“湘雅模式”受关注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9日 作者:伍西明 武海亮
9月28日,由卫生部主办、湖南省卫生厅承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协办的“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中西部片区经验交流会暨全国康复医疗发展策略研讨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是自2011年启动三级康复医疗网建设以来首次召开的试点省区经验交流会。
湘雅医院院长孙虹在会上作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龙头、湘雅博爱康复专科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湖南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湘雅模式”,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关注。专家一致认为:湖南三级康复医疗网络建设试点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院协作、资源共享”的“湘雅模式”适合我国国情,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有“复制”推广价值,为我国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会议开幕式后,与会领导专家现场参观考察了湖南三级康复医疗网络建设“湘雅模式”试点医院——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并出席了该院的“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挂牌仪式暨新医疗区开业庆典。
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建国,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陈小春出席授牌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副校长周科朝、原副校长胡铁辉等参加会议。
据悉,这是2012年国家卫生部颁发《康复医院基本标准》之后,全国第一家通过达标验收挂牌的三级康复专科医院。
延伸阅读:
背景:“城市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呼之欲出
康复医疗包括病人从发病(受伤)、医院救治与急性期康复、出院后稳定期康复到恢复期康复各环节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这个服务链条的技术水平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对疾病∕伤残的治疗效果和病人恢复自理或工作能力的可能性。因此,康复医学又被视作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之后的“第四医学”。
据湖南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教授介绍,由于历史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我国医疗服务系统和社会意识长期以来只注重急性期救治和康复,对于显著影响最终康复效果的稳定期和恢复期康复服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没有形成必要的组织构架和制度体系,导致我国三级康复医疗网络建设整体水平远远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和2.7亿慢性病患者,他们的康复医疗需求已经超出了现有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据孙虹教授介绍,以湘雅医院为例,康复医学科承担着全院3500张床位的病人早期康复服务,“仅凭康复医学科的力量,显然难以满足病人需求,探索多元化办医的康复医疗服务方式,将大型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转移到康复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探索一种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型模式势在必行。”
为推动康复医疗服务发展,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建立预防、治疗、康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方针。卫生部于2011 年 9 月启动了在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0 个城市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的核心是,要逐步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绩效。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康复医疗事业和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提高因病因伤致残人员重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的机会。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尤其是经济水平的发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打破制约三级康复医疗网络建设的瓶颈问题成为可能。”孙虹教授分析指出,在老龄化步伐加快和全民医保时代的刺激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已经从传统的关注医疗救治逐步向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综合健康需求转变,“康复医疗的现实需求日益突出,也为康复医学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内驱力”。
实践:湖南三级康复医疗网络“湘雅模式”探路医改
2011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天津天士力集团、湖南博爱康复医院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同打造湖南省最大的康复医学中心——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为契机,在我国率先开启了以“大型综合医院为龙头—康复专科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建设试点的新型发展模式。
9月28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正式挂牌“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成为2012年国家卫生部颁发《康复医院基本标准》之后,全国第一家通过达标验收挂牌的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医院定位起点高,标准高,以建设“全国一流的康复医学中心”为目标,硬件基础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医院一期医疗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计划开放编制床位数420张,康复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业务定位为“大康复、小综合,有特色、高水平”,专注于发展各类康复的特色医疗技术。
据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教授介绍,在“湘雅康复医疗模式”中,公立医院的“湘雅医院”、民营资本投资的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博爱康复医院”和投资方的“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由湘雅医院托管运营;湘雅医院与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之间实行科室间业务对接,实现康复期病人的“向下转诊”;医保管理机构对从湘雅医院转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的康复病人实行连续结算;通过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社区康复医疗合作网络。这种运行模式既保证了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的前期资金来源,又建立了从三级综合医院转诊康复病人的可行的制度体系,而且还向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引入了高水平的临床诊疗技术支撑,提升了康复医院的专业水平、医疗安全和后续发展能力,由此建立了大型公立医院与康复专科医院之间实质性的、有效的纵向合作模式,初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这一模式符合康复病人对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整体治疗效果的强烈需求。
据悉,在这一模式的运行下,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开业试运行4个月,已可为康复患者提供120种康复评定方案和500余种康复训练方案,每年可为8000名伤残病患者和2000名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服务,成为我国少有的高规格、高水平的康复医学中心。
“湘雅康复医疗模式,将极大提高湘雅医院等大型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更多的有迫切就医需求的人民群众服务,较大程度上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孙虹教授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湘雅医院 2011 年平均住院日 11 天计算,如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具有康复需求的住院患者病情稳定后转诊到康复医院治疗,可将平均住院日降低为9天左右;在不增加任何人力和床位的情况下,医院每年可多收治9000余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