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关注]同学,开放的实验室等你来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9日 作者:唐夏

七月,几乎成了大学生们的赛事活动月,各种国家级、省级比赛遍地开花。稍稍浏览校园网,我们不难发现,捷报频传。

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第六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1个一等奖;

首届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一等奖;

赛扶中国全国赛,中南赛扶团队获二等奖。

Boom团队启示录

Boom团队由软件学院朱礼礼、李永、陈甫俊喾、许诗豪、王鹏五名同学组成,取名“Boom”意味爆发力,他们的口号是“凝聚创意,唤醒奇迹。”今年8月,Boom团队参加由教育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他们的作品“天蕴办公用品网上商城”一举夺得一等奖,Boom也在校内外小有名气了。

回想从备赛到决赛,队长朱礼礼深有感触。学院开放的实验室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现梦想的舞台,具有多年企业一线开发经验的刘伟老师给了他们强大的动力,团队凝聚力给了他们坚定的信心和毅力。

比赛结束后,他们被告知,由于获得国家级奖励,符合我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条例,5人全部保研。

而这样的团队,在我校数不胜数,MOCAA、绿缘、绿之梦、晨光、五人谷、三只小猪……单凭这些名称,就可以看出年轻人的激情。

今年暑假,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实验室接待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20余人,同时还有12项学生自主实验项目。物理与电子学院为学生提供创新课题、自由探索计划等28个项目,100余人次自选实验,加强实践训练。

在我校,每年面向本科生的创新项目达500余项,金额从3000元到10000元不等,而且,近几年,随着学校跨越式发展,项目和经费有增无减,项目和学科竞赛带动了学生兴趣,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为了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保研政策。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直接保送研究生,每年有千余学生排上榜单。

本科生院一项实验室开放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占40%,自主实验占23%,参与创新项目的占10%,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占9%,其它占18%。

Boom团队给我们的启示:开放后的实验室成为备赛的练兵场,人人都可以动手,学生积极性倍增,同时,设备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学生在这里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学生创造一个研究型的学习平台。

据了解,大多数学院的实验室供不应求,一些学院不得不采取网上预约,增加教师工作量,交叉实验等,缓解“爆棚”。

实验室里无处不在的“创新”

在信息学院一份暑期创新实验室开放登记册上,从7月10日至8月27日,密密麻麻的是学生的日志记录,仁者无敌、Inspiration 灵感、旋舞飞扬、勇者无驱等12个团队,4位老师放弃休假轮班指导。而他们中,有的是备战大赛,有的是参与导师课题,还有的是凭兴趣,试试看!

实验室,也是同学们的交友平台。这里有许多曾获得成果和奖项的学生,他们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高年级带低年级,研究生带本科生,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Boom团队队长朱礼礼就是在实验室里认识了他的队友,他反复观察,与同学交流,表达他的想法,最终选定了4名成员。他说,“我们是5个人,也是1个人”,因为五个人,一条心。

MOCAA团队队员都亲切地称研二学生黄瑞为大师兄,5个人来自不同专业,却因为爱好乐器组成了一支小乐队,如今,他们又一起参加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专业组第二名。

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工过程工程创新设计实验室,以“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第六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契机,对来自全校7个专业的150多名选手进行培训和实践训练,历时3个月,绿缘团队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此外,还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8项,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之首。

7月,由能源院组织的来自全校12个学院的35支队伍在实验室中进行创新设计和探索实验,备战“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高效噪声发电装置》、《“管家婆”智能节水蓄能装置》两项科技作品与《高校低碳校园模式构建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一项实践作品均荣获全国二等奖。中国工程院岑可法院士看后也连声称赞,学生们还被请到陕西广播电视台作客,接受媒体采访。

在中南的实验室里,创新无处不在。机电学院“双驱动休闲自行车”,“互联式智能存取多层衣柜”,“四足仿生傀儡—骑行式步行机器人”给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的专家评委留下美好印象,这些以“幸福生活---今天和明天”为主题的作品展示了年轻人学以致用,享受生活,憧憬未来的理想。3件作品一致赢得了专家的好评,包揽一等奖。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参赛选手利用暑假,在实验室里进行创新设计,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创我校智能车参赛以来最好成绩。

在软件学院,备赛的学生可以通过指纹门禁系统,随时来到实验室,他们三五人一组,互相切磋,学习讨论,许多灵感和新点子都是在这里迸发出来的。

实验室里的“新闻大求真”

“常吃方便面会导致猝死吗?”

“指甲油是否有毒?”

“用于食品包装的锡箔纸铅超标吗?”

今年7月,湖南卫视在黄金时间推出一档创新节目《新闻大求真》,将人们关注的一些生活热点通过实验求证真实答案,被称为电视界的“百度知道” 。

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徐海主动联系电视台,组织一批本科生建立“求真团队”,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各种实验,告诉观众最真实的答案。

参与方便面实验的大三学生施祺霖和他的同学在做完实验后,都自觉改变了平时因为省事动辄就用方便面代替主食的习惯,除此,他们还充当义务宣传员,向身边的同学宣讲。

眼下,求真队伍在化学化工学院日渐壮大,已有7名教师,上百学生组队,为广大电视观众解惑答疑,分辩真假。

在化学化工学院,还有一支队伍活跃在街头小巷,这些学生参加湖南省科技馆开展“科学之旅”化学科普实验演示活动,将实验室里各种趣味化学告诉人们,大三学生焦松的“神秘的纸杯”、“丰富的午餐”像变魔术讲述化学的奥秘,吸引了不少市民。“青春低碳不低调”、“水中花园”、“模拟地球生命起源”,还引来一批批中小学生走进了他们的实验室。

暑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接待了来自贵州、湖南的100名高中生进入实验室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有些营员还与我校学生互接对子,承担宣传科学、解释科学的义务。

在校园网上,软件学院、商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等18个学院公布了实验室开放信息,开放时间为8:00——22:00。新学期伊始,本科生院走访了这些学院,座谈实验室工作,选听部分实验教学课程,参观开放的实验室,集思广益,完善机制。

同学,还等什么呢?开放的实验室正向你敞开大门。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