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的春风中展翅高飞
来源:粉末冶金研究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作者:曾祥浩
六十年前,在全国院系调整的改革浪潮中,孕育出中南矿冶学院。十二年前,在全国的院校合并改革中,诞生了现在的中南大学。她出生于改革,成长与改革,势必也将成就于改革。
中南大学坐落于“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湖湘大地。秉承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荆楚人从来都不缺乏改革能人志士。从戊戌变法中“我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瀚,还有后来人。”的共产党员夏明瀚无一不体现了湖湘人为了心中的理想敢于改革、敢于行动的求道、践道、卫道的精神之勇毅刚烈。中南人当然也继承了这一优良的传统。自去年以来中南大学进行了涉及人事制度、本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技体制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被我校一位副教授预言:“中南大学将实施最激进改革。”
在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虽然学校在合并后的十年间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事物是发展的,尤其在当代的信息时代,若我们墨守成规,不改革求新,我们就会失去许多发展机遇,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就会落后于人家。故于时、于己,改革,势在必行。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教授不上课,何为教人授道之名也。不是一流的学科专业养成一流的师资,而是一流的师资缔造一流的学科专业,不是一流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催生一流的师资,而是一流的师资引导一流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不是一流的人才培养造就一流的师资,而是一流的师资成就一流的人才培养。对于副教授上讲台而年轻老师搞科研这条改革之策作为学生的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是大感高兴。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往往在他自己的学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上课的时候能够把本专的知识横向、纵向的联系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年轻老师思维活跃,思维方式上没有枷锁,在需要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他们更加适合。让青年教师在激情最蓬勃时潜心做研究不但有助于学校产出科研成果,也有利于青年教师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正如吴晓林老师所说:对青年教师起步阶段的支持非常重要,他们刚毕业,基本没有人脉,拿不到项目,学校提供经费支持,能成为科研的增长点,也能够解决生活的燃眉之急,“否则,我们要苦于谋生,哪里赚钱就去哪里搞,学术也会功利化,难以作出真学问。”
现在的大学都热衷于各种排名,既有官方的也有非官方的。正如张校长所说: “现在,不少大学都在争第一。我想,中南大学就不要争那么多第一,大学要有度量,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那些排名什么都是浮云,那些排名又有多少的真实性和价值性也是值得探究的。那些计较中南大学国家一级学科有多少,硕士点有多少,博士点有多少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只要中南大学能够培育出全国顶尖、世界优秀的人才,只要中南大学能搞在科学研究上发高水平的文章而不是为了文章而去发文章。中南大学就是一所优秀的大学。
湖南人士生命情调中与生俱来的铁血精神注定了中南将会把这条改革之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正如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左高山打消了自己的疑虑时的思考一样:这不是一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而是一揽子、整体的改革,能够防止过去改革的碎片化。在荆楚大大地上,正如王鲁湘《风雨赋长沙》中所讲的“那样的山水,那样的江湖,那样的气候,那样的传说,那样的民风,是必然要激荡出那样的清怨之气、孤愤之气、风骚之气、南楚霸气和天地正气的”。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中南人改革的口气。
让我们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中,抓住现在的机遇,积极迎接将来的挑战,中南大学将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