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外的舞者:记我校雷锋岗先进事迹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2日 作者:杨妮娜 彭山珊 王婷
雷锋岗 雷锋日捐赠
“喜欢每当老人们步履蹒跚地走来时,队员们勇敢迈出的每一步;喜欢老人们向我们叨的每一句家常;喜欢得到帮助的人脸上露出的每一丝微笑。”我校雷锋岗的一位志愿者写道。
诚然,尊老爱幼、帮助他人、无私奉献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给人指路,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无不体现着华夏礼仪之邦的德行修养。50年前的雷锋把这种传统文化融入到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实践中,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人际关系形成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十年前,我校青年志愿者设立了雷锋岗。十年里,一代代志愿者把这面旗帜挥舞得更加鲜艳。
我校雷锋岗的志愿者们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这些意气风发、心怀梦想、挥斥方遒的志愿者在学习之余,选择了一种质朴而充实的校园生活。在这种生活里,他们收获的是“送人玫瑰”后的“手有余香”,那是老人们感激的笑脸、队友间的嘘寒问暖,更有头上戴的一顶因日晒雨淋而褪色的小红帽。他们不愧是中南的骄傲,老人们的贴心“小红帽”。
十年剪影,绘不完的爱心轨迹
雷锋岗由我校学生工作部勤工助学指导中心2003年3月设立于校门口,迄今为止已有十个年头。雷锋岗每学期招收50名队员,队员是来自学校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他们以弘扬雷锋精神为己任,以“雷锋天天见”为目标,以“向雷锋同志学习”为口号,努力践行着“帮助他人,升华自我”的道德信念,热情周到为大家提供服务。
十年来,雷锋岗已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走出了一条渐渐沉淀于岁月的、清晰的爱心轨迹:关爱社区儿童,帮助患有自闭症的初中男孩走出阴影;雷锋岗岗亭值班,帮助他人提重物,为陌生人指路;走访学校周边社区,参加爱吧志愿者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搬东西,陪老人聊天解闷,重阳、中秋节日送去温暖等。他们靠自己的绵薄之力,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孝老爱亲,为他人送爱心。
在雷锋岗的“舞台”上,没有灯光,没有观众,他们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事。因为心中有一把火,他们前行的方向一片敞亮。他们以这一种方式丰富了自身的价值。
不渴望掌声,但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对内心的坚守却为他们赢得了一片赞许声,吸引了校内外各级媒体的目光。他们争相采访报道雷锋岗的事迹,称赞他们是“雷锋的传人,是中南的骄傲,是时代的最强音。” 是的,他们近年来殊荣不断—— 2008年初学校授予了雷锋岗“校明星队伍”的光荣称号;2008年荣获湖南省第十一届“芙蓉学子.公益爱心奖”,成为长沙争创文明城市的一个精神文明窗口;2009年4月份被邀请参加了“创文明城市网上谈”节目现场,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对雷锋岗为长沙市竞选文明城市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年8月,雷锋岗作为我校校园独特的风景线,参与“长沙市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片的拍摄;2011年5月,雷锋岗开展的“爱心宿舍”项目获得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嘉奖……
雷锋岗已不仅仅是我校的文明窗口,更是成为长沙市精神文明的一面旗帜。对于源源不断的赞誉与灯光,他们并不看重,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被表彰的事情只是他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是他们该做而且必须做的事,就如呼吸饮水般自然。他们是灯光外的舞者,却十年如一日传递人间温暖。
“谢谢”、“客气”,道不尽的情深
记者见到:一个老大爷刚买完菜回来,正费力地走进校本部。队员们看见了,连忙微笑上前,伸手接过老大爷的菜,边与他话家常边送他回家。“你们真的太好了,真是活雷锋。”老大爷不禁赞叹。
家住校本部的刘阿姨对雷锋岗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天上班下班都能看到这样一群孩子们,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们总是站在那个地方随时准备帮助他人,有几次看到我买菜回来还主动帮我提东西。”刘阿姨说。雷锋岗队员还定期地走访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散步、聊天,就像亲人一样。“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能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真的很让人感动。”
这样的服务,雷锋岗队员们一届又一届地传承下来。在十年来默默的守候中,雷锋岗队员们早已深得大家的信任。比如,一个老大爷要外出,就会特地委托队员们给老伴送饭。
雷锋岗开展了“点对点•心连心”爱吧活动,与社区、福利院合作,将帮助对象固定下来。范奶奶、周爷爷就是其中的一对,他们的孩子均已在外定居,常年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家。少了亲人的陪伴,日子难免空虚寂寞,更不幸的是,范奶奶患上了结肠癌,周爷爷也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每次周爷爷去医院做检查,都是“小红帽们”小心翼翼地将他背下五楼,一路照顾到医院。为了让周爷爷尽快康复,医生建议他在家也要坚持做牵引治疗。“小红帽们”向医生仔细地了解了康复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每天定期帮周爷爷治疗。
回忆起这段艰难的日子,范奶奶动情地说:“真是太感谢他们了,正是因为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我和老伴才得以熬过来。”在“小红帽们”的帮助下,周爷爷的身体逐渐好转。平时,“小红帽们”还会定期到奶奶家打扫卫生。当得知范奶奶家里有老鼠出没后,“小红帽们”二话不说便赶往老人家里寻找老鼠洞。在仔细地看完家里每一个角落后,终于发现“目标”,他们连忙找来一块塑料板,把洞口给封住了。
刘奶奶也是爱吧的帮助对象之一。她现今已90岁高龄,但身体还是很硬朗。中秋节时,“小红帽们”自发准备食材,到刘奶奶家做饭,与她共赏圆月、共度佳节。她特别喜欢和“小红帽们”照相,相片已经装满了几本相册。
好风凭借力,放飞“雷锋梦”
虽然雷锋岗十年来发展迅速、成效突出,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困难。本部雷锋岗的设施十分落后,只有几个临时的露天站点。无论狂风呼啸,还是寒冬腊月、炎炎夏日,他们都坚守岗位。
“你知道吗?冬天站岗特别冷,那种冷真的深入骨头。”雷锋岗队长谭湘娟对记者说道。他们默默地奉献着,只有自己的一个小小愿望——有自己的岗亭,有一个雷锋之家。
“由于工作场地的简陋,我们的发展区域受到很大的限制,倘若本部校门口能建一个雷锋岗亭,打上我们的标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关注到雷锋岗并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李灵芝主任这样说。
当队员们奔走在本部的各个角落时,他们在想念着这样一个家,一个让他们更加有归属感的家。众所周知,雷锋岗主要在本部开设,对于一些不常去本部的学生而言,雷锋岗是陌生的。而在南校、新校区的学生中主要的宣传途径就是流动横幅,他们没有固定规范的宣传栏只能在临时站点贴上展布,下班就要收走,这极大地限制了雷锋岗宣传工作的开展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雷锋岗将坚持做好失物招领、帮助路人、提供爱心伞等九项常规服务,继续坚守十年来铸就的品质与品牌。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点对点•心连心”爱吧活动,将服务对象由本部老人扩大到社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与贫困村庄、福利院建立定点帮扶、平时接济、节假日问候的长期合作对接关系;加大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力度,扩大爱心宿舍的范围,加强“爱心集结令”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目前已经有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雷锋岗,在本校每年也会有十几个班级响应集结令,定期去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参加岳麓山环保公益活动。2010年7月,雷锋岗申请的“爱心集结令”雷锋岗德育实践项目获省级立项。
目前,建成长沙市河西片区最大爱心中转站是雷锋岗最大的心愿和奋斗目标,爱心中转站由爱心寻宝活动发展而来。爱心寻宝活动自2012年11月开展以来募得大量物资,并为新化、宁乡等地的孩子送去温暖,备受社会关注。爱心寻宝由此不断收到捐献物资。雷锋岗志愿者建立起的爱心仓,奠定了雷锋岗爱心中转站的基础。建设更大的爱心中转站的目标是顺应发展要求,也是为了汇聚更多的爱心、帮助更多的人。
雷锋想“家”,未来更好,希望不久后雷锋岗亭能顺利建成,搭起弱势群体与爱心人士沟通的对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