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扬湖湘情 助兴湘业:记我校科教兴湘工作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9日 作者:宗文

“中南大学地处湖南,饮湘江之水,食洞庭之粟,理当回报三湘父老,发挥自身科教优势,着力助推湖南经济社会蓬勃发展。”4月18日,在2011-2012年度科教兴湘工作表彰会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徐建军言辞切切,这样定位中南大学的科教兴湘工作。在他看来,“这既是学校发挥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学校与地方深度合作、合作共赢的重要基础。”

2006年,湖南省推出“科教兴湘”计划,希望借助科教力量获得大发展。作为地处湖湘的最高学府,中南大学迅速做出反应,把服务湖南纳入《中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相继制定“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教兴湘行动纲要,力求当好湖南省的思想库、科技库、人才库。几年来,从主动介入到自觉融合,中南师生将“科教兴湘”工作推向了更深、更广的天地,“三库”作用不断发挥,可圈可点的标志性项目和成果也越来越多。

决策“两型社会”、法制政府建设,思想领衔

2011年6月16日,湖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两型社会”系列标准12项。这是校党委书记高文兵领衔的“两型社会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研究”团队的成果之一,着力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乃至全国的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2011年10月1日,《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正式实施。这部全国首个政府服务行为规范性文件由中南大学法学院蒋建湘领衔的课题组牵头起草。

商学院陈晓红教授主持的科技部省部合作重大专项课题“中国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群建设研究——以湖南省“3+5”城市群为例”的阶段性成果已被湖南省委、省政府采纳。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机制研究”,是颜运秋教授受湖南省委省政府委托而做的,这是关于“两型社会”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法治实践工程。

立足湖湘大地,中南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智慧潜力,名副其实成为湖南科教发展之路的思想宝库。

两年,600余项成果,科技兴湘

2011年,赵中伟教授主持的“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此前,该技术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等相关企业,使得这些企业近三年新增产值118.8亿元,而潜在经济效益则达到了4100亿元。

2012年8月,我校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合建的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我国C919大飞机工程机轮和刹车系统“中国造”将于湖南诞生。

柴立元,这位时时思考“我能为湖南做些什么、我怎么做”的重金属污染减排研究专家,将目光定在了三湘儿女的母亲河——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上。他和团队成员对在湖南境内长670公里、面积达8.54万平方公里的湘江流域内,涉及重金属的1600多家企业进行了系统调研,圈出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源。在此基础上,攻克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于湘江流域乃至我国其他重金属企业20多个废水治理工程,实现年回收废水1200多万吨,年减排铅、砷、镉、汞等110多吨。

连续多年在湖南各地开展科技攻关、医疗服务的党员博士服务团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刘延东在看到我校赴永兴党员博士团的报道后即做出批示,评价该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持,方向对、效果好,所提建议很有针对性。

学校党委规划与发展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2年,我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奖79项,承担和转移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和成果600余项,病毒性肝炎、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获准建设。中南大学为湖南发展提供科技支持的作用更加凸显。

每年培养、输送学生上万名,人才强省

人才培养是高校立身之本、分内之职。人才亦是一地、一国发展之基。湖南要从“人口大省”转变为“人才强省”,真正为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大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支柱,在“人”身上要做的功夫尤其要多。在这一点上,高校更是责无旁贷。

多年来,中南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源源不断地为湖南培养和输送优秀大学生。以2012年为例,这一年,学校招收来自湖南的考生1677人,占总数的20.33%;招收来自湖南地区的硕士研究生2877人,占招生总数的63.4%;招收来自湖南地区的博士生760人,在招生总数比例中高达74.6%。这一年,学校毕业研究生在湖南就业的人数为2025名,毕业本科生在湖南就业的人数为2589名,在湘就业比分别为48.38%和34.57%。

除了向湖南输送自己培养的毕业生,学校与湖南省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为其在职人员提供高端培训。2011年-2012年,仅继续教育学院一家单位就为334名湖南省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提供了为期2年的系统培训,并通过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成人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为湖南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万余名。作为湖南省委组织部首批第一家合作单位,学校在2012年底,连续举办5期“省直单位干部自主选学培训班”,培养中层以上干部300余人。

通过培养、输送人才,学校为湖南省的各项发展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和高质量的“营养液”。

湘雅合力,守护三湘父老健康

邓幼文,是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的副教授。2011年3月,他主动请缨,以湖南省科技特派员身份到地处湘西的龙山县扶贫。设备陈旧落后、药品短缺、医疗人员少且水平不高,是边远地区普遍存在的窘况,也是当地居民看病难的一大症结。带着“决不让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的决心,邓幼文一到龙山县人民医院,就向当地医护人员承诺:人离开时,技术必须留下、人才必须留下。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3个月扶贫工作期满后,邓幼文又主动延期3个月。6个月后,邓幼文在龙山建立起了脊柱外科大专科,培养了6名医生,基本能完成脊柱各种部位各种病因的手术,这里的老百姓脊柱大病真正可以不出县城了。

邓幼文结束扶贫工作,离开龙山的那一天,龙山县的医护人员送了一程又一程。邓幼文告诉他们:只要百姓需要,我随叫随到。

这个一心想运用所学,做个好人,做点好事的邓幼文是无数湘雅人中的一个代表,他尽心实践的“守护三湘父老健康”是湘雅人共同的心愿。近两年来,三所附属医院共开展医疗新技术150余项;与省内20多家基层医院签订定点指导、双向转诊协议,承担“万民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扶贫项目,积极支援湖南贫困地区医院发展;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推动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综合医院与康复专科医院、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对接等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湖南省深入推进医改工作打造了新的亮点。

在中南人的心中,身在湖湘大地,情便自然而然生长在了这片土地。而正因为这片土地的需要,中南人的所作所为便有了价值;情,便更加浓郁。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