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家丁立平教授谈应试心理品质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4年06月10日 作者:李代刚
6月19日,我校近万名学子将参加CET4 / 6级考试。面临考试,有人跃跃欲试,以图大显身手。但也有部分考生心烦意躁、情绪紧张甚至恐惧怯阵。由于考试心理状态糟糕从而导致考生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的现象并非鲜见。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考试焦虑?应试时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我校心理学专家丁立平教授,试图能为部分学子释疑解惑。
■请问丁教授,为什么部分同学在考前、考试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呢?
□焦虑是一种对自我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的预见或预期,与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它使人感到一种难以自控的紧张并伴有生理方面的变化(如出冷汗、手不由自主地颤抖等),致使大脑智力功能受到暂时性抑制,平时已掌握的知识也出现暂时遗忘的现象,导致常说的临场“发挥不好”的后果。由于CET4 / 6级的成绩与考生的前途、大学毕业证书以及学位等有直接联系,出现焦虑心理,并不奇怪。这种焦虑比一般的考试焦虑所产生的问题更为突出。
■考试焦虑有哪些类型呢?
□一是“目标性焦虑”。目标性太强会导致注意力与精力不能集中于当前的特定任务,严重时甚至出现“脑子里一片空白”,以致发挥失常。例如奥运比赛,运动员如果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想保住冠军、想获取具体名次等),往往就出现发挥失常。二是“情景性焦虑”。有些同学平时学习和考试很正常,成绩也较突出。但一进入CET4 / 6级考场就突感莫名的焦虑,“什么都想不起来”,结果严重地影响了考试成绩。三是“能力焦虑”,自觉对考试没有一定的把握而又必须解决问题,必然会产生焦虑。四是性情急躁、做什么事都想一步到位而又特别计较后果的人也易产生焦虑。
■请问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对于CET4 / 6级考试来说,焦虑主要是由将来担忧、命运担忧、能力担忧等因素形成的。这几种担忧是形成高焦虑的主要原因,还可能扩展到其他相关的担忧因素,如考试担忧、目前担忧、家庭担忧、感官担忧、身体担忧等。
考试焦虑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焦虑水平越高,考试结果就越不理想。由于高度焦虑,使得大脑的兴奋中心偏离了应该使注意力集中的中心——考试内容,而使大脑的兴奋中心转移到所担忧的问题上去了,对考试的内容与操作行为造成了压抑,结果导致考试达不到本应发挥的水平。
■克服考试焦虑有哪些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呢?
□方法是有的,每个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对策。最主要的是要调控注意力,集中于考试内容本身。对自我心理进行控制,具体策略有转移、放松、自我暗示等。要做到有效的自我控制,平时加强训练是关键。这里着重说说平时怎样加强有意识的训练。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对于知识学习,从信息加工角度而言,有粗加工与精细加工的区别。而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只有进行精细加工才有好的成效。所谓精细加工,就是不仅仅是进行一般的听讲或阅读,而是要同时动口、动手、动脑,如边看边读时,边做摘抄、评注、加标题、写节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动手不仅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证研究表明,自己动手写摘要的学习效果最好,只阅读但不动笔的次之,单纯听讲的最差。所以,在CET4 / 6级考试前,多动笔做模拟考试是较好地控制注意力的方法。
平时还要注重内、外部言语的转化,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内部言语是简略的、片段的,但在自我内在感觉上好像是完整的。储存于大脑中的内部言语一旦需要用外部言语(口头的、笔头的)来完整地表达时,就会出现困难,此时就会产生焦虑。策略是平时多做外部言语的训练——喃喃自语、做完整的练习以及知识的迁移性训练(如“猜题目”)等等。
此外,增强自我效能感对于战胜考试焦虑也是很有效的。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包括自我暗示。而正面的内在言语的积极自我暗示,对于考前和考场心态的调适作用很大。比如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我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等,而不要总是去想如果考得不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当然,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最佳途径是要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