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腾飞在汗水铺就的路上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4月14日 作者:朱敏(实习记者)
他们是奋勇搏击的一群,是勤奋刻苦的一群,是努力投身实践的一群,文学院于04年首开新闻学专业,笔者通过深入了解,领略了这个新专业的独特魅力和学子们的的迷人风采。新闻系里面热情洋溢聪颖灵慧的女孩儿占去了大多数,但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男生也不乏其人。
由于新闻专业的特殊性,老师们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基础知识与前卫信息相结合,风趣幽默与庄重严肃并重,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与热火朝天的课外实践紧密相连,大量的论文、练笔、调查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古今中外的优秀影片陶冶了大家的情操,所有这些,无不使同学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新闻消息,主题故事 人文气息满课堂
教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聂茂教授留学新西兰五年,他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加上自己的创新,把课堂弄得异彩纷呈,生气盎然,欢声笑语不断。每次上课,他先讲一些最新的新闻、消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讲一个主题故事,诸如《与总理擦肩而过》、《总理排戏》、《美丽的红衣女郎》……在他的故事中,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平静地过着平民生活,人民出于爱戴,都不忍心打扰她,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她甘愿在一部影片中客串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对导演的“指手画脚”“吆三喝四”极其配合,毫无怨言:为了帮助汽车抛锚的陌生人“我”,胖胖的小店老板竟放心地将整个店子交给“我”看管,自己跑出去找汽车修理公司的人;开一间小加油店,每日弄得自己油头垢面疲惫不堪的小伙子竟然是一百万富翁的儿子,只是他一直强调那巨大财产是他父亲而非他的,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辉煌未来……他的故事里充满人文气息和一种人性的东西,再加上他高超的口才,同学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齿颊生香。
同学们的课外学习,聂茂教授也按排的妥妥当当。他联系来了《湖南广播电视报》《东方新报》的主编,为同学们实习找地方;他将同学们分为小组,让大家到社会上多做实践,要求每组写20000字的论文,并且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于是,许多同学去麦当劳、肯德基、商场、超市、学生宿舍、员工家庭...发调查问卷做社会调查,回来后还要统计、分析、总结、拓展,大家忙得是不亦乐乎;他鼓励同学们多读多写,向大家推荐许多好书和著名作家,让大家挤时间多学一些课外知识,多锻炼动笔、动口能力;他还在自己家中办了个“英语角”,请感兴趣的同学每周一次去那儿练习英语口语,平时也尝试着用双语教学。同学们都说,聂茂老师教他们的课是他们的福气。
美籍教授 Mark执教,同学们痛并快乐着
Mark教授执教文学院首届新闻系本科,同学们笑谈,上老外的课是“痛并快乐着”。
为何“痛”?老外的思维和教学方式都跟中国人不同,他不懂一句汉语,安排的课又多,又爱“互动”--动辄提问学生,他教的《外国新闻事业史》是中文教材,有许多术语,学生得把大意翻译成英语给他听,还要用英语写作业,做演讲,学生们不仅要准备好自己的演讲稿,还得把每个人演讲的的大意写下,这对大家的英语水平是极大的考验。
为什么“快乐”?如痴如醉地感受异域风情,快不快乐?享受着朋友般真挚的交流,快不快乐?无形之中,英语听力、口语、写作、翻译水平都突飞猛进,快不快乐?……
观摩影片,阅览资料,享受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世界文化史和广播电视概论课上,同学们观看了许多经典的影片《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罗密欧与朱丽叶》《大染坊》等,浏览了许多摘自网上的权威专家的专业性研究性文章。那些远古时代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就在世界文化史老师的嘴里演绎得活灵活现。单看影片或许帮助还不怎么大,但加上老师的讲解、注释后就不一样了,像郑大群老师不时就着影片中的某个场景讲解拍摄技巧、灯光、景物设置优劣与否等,寓教于乐,许多知识总是在同学们的开怀一笑或幽幽叹息中被掌握了。而其他老师,也都或幽默风趣或细心耐心,让求知欲旺盛的同学们感到极为满意。
明媚青春,风光无限,在汗水铺就的路上起程
每周40节课,加上各自的选修课,还有党课、培训班、社会活动,大家就像上足了劲的发条,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每场“战役”中。图书馆里有他们搜索好书的身影;清晨树影下,有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当笔者问一些同学“累吗?”时,他们用火热的青春做出了如下的回答:“怎么不累?可是觉得挺充实挺有收获的,也提前感受了一下做记者的生活状态--一刻也不敢松懈。”“还是满苦的啦!看得到前进的脚印,心中的喜悦难以形容。”“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有首诗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义气,挥斥方遒...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年轻人就要的这种气势嘛!”“不趁年轻多学点东西,多充充电,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不利用好这段时间,那就是最大的挥霍,最可怕的慢性自杀了!”……
曙光在前方,年轻的专业,年轻的学子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