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女生更美丽——访新蓝爱心家教志愿者李芬芬
来源:勤工助学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14日 作者:呼文欢
在爱心家教志愿者信息表上,我注意到了这样的内容:志愿者,李芬芬,会计0303班,大一上学期获校三等奖学金,下学期获校二等奖学金,大二获校特等奖学金;0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四级87.5分,口语为A,已过六级……受助者,梁惠,现于长沙一中读初三,2001、2002“校三好学生”;2003年“区三好学生”和“学习小标兵”;2000年和2001年“金球杯”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银奖;2003年“科技节科幻画”三等奖;2003年首届“友谊阿波罗杯”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这样一组信息的视觉冲击力,使我立刻就想到了一个词:强强联合。带着某种崇拜,我见到了李芬芬。很平凡的女生,笑起来却格外甜美干净,再加上她的名字“芬芬”,使人一下子便联想到了某种芬芳的花朵,这花朵是不知名的,但却沁人心脾。
我做得很轻松,很开心
提及爱心家教,芬芬出乎我意料地说了一句‘我做得很轻松,也很开心。’李芬芬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经济上的不宽裕以及邻里的资助使儿时的芬芬便懂得了帮助他人。受助者梁惠,仅仅依靠身为工人的父亲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四口。相似的家庭背景,使两个女孩很快便走到了一起。“我和梁惠更多时候是一种朋友关系,我们俩很投缘,交流也很顺畅,她接受能力很强,我做的很开心。”
说到困难,芬芬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也许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吧,别人眼中的困难在我看来都很正常,我不觉得有什么,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她说的“幸运”,我是这样理解的:梁惠本身成绩就很优异,一直在班5——10名,经过芬芬将近一年的“拔高”辅导,她的成绩上升到了班级前三名。作为一名老师,她无疑是成功的。“我不用给她讲太多的细节,我更多的是培养她的一种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从我自己来讲,我一直希望我向她传达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她现在是初三,很关键的阶段,心态不太稳定,我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她正确面对中考,树立信心。她能理解我的用心,我很开心。”梁惠的父母俨然把芬芬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他们经常会对芬芬说:“我们是梁惠的父母,也是你的父母,我们家就是你在长沙的家。”这使芬芬很感动,为了能专心辅导梁惠,也为这这一份温暖,她毅然辞掉了另外几份收入可观的家教工作。“我不后悔,我觉得值,虽然这样做我的生活费会减少很多,但我的精神是充实的。”
她也是我的老师
“我们这一代人很颓废,我很想回到50、60年代,那时的人很纯朴,很有激情。”很难想象,这句话会出自一个初三孩子的口中,也难怪芬芬会认为梁惠是自己的老师。“她很上进,很有思想,经常会和我探讨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属于她那个年龄段应该考虑的问题。”梁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毕竟是孩子,看问题难免会带着孩子的不成熟和不理性。每到这时,芬芬便会因势利导,举大量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引导梁惠,使她不至于走极端。“每次探讨,对我来讲,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思维的进步。我震撼90年代的孩子们的早熟,我也看到了当代孩子的失落与迷失,我害怕她的成长会因此而走很多弯路,所以我很小心地引导她正确看待某些社会问题。其实我自己在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时,也是一次思维的进步,所以她也是我的老师。”
同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芬芬深知作为一个孩子的虚荣心和自尊心,她担心梁惠会因此而产生自卑或攀比等心理。讲课的间隙,她会有意无意地将一些类似的历史伟人的故事穿插进来,诸如刘邦、朱元璋等,她也会用自己的经历来向梁惠传达这样的信息:贫穷不是任何人的错,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奋斗去改变它。梁惠理解了她,也努力实践着这句话,她从来不会与班上的同学比吃穿,相反,她总是饶有兴趣地与老师交流着精神方面的东西,音乐、绘画、书法……她自己亦是在这些方面很有天赋,屡屡获奖。“她是优秀的,我不得不承认,她这些方面,她是我的老师,我不断提醒自己,我必须更努力地去超越我的学生。”
很感谢这份工作
将近一年的爱心家教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里,芬芬收获了很多。她在长沙收获了一个家,一份沉甸甸的温馨,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变得成熟了。“每次做家教,对我,都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大二下学期,她一度很浮躁,但在与梁惠的教学相长以及他们一家的热情与信任中,她的心渐渐地沉静了下来。与之同时,她也不会将爱心家教当作一种任务,它是一种责任,“我必须去做它,而且要做好它。”她也变得更加成熟了,“面对梁惠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长大了、成熟了,我感谢这份工作,是它改变了我。”芬芬告诉我,她会继续将梁惠带至初中毕业,“我要看着她上重点高中,说真的,我不舍得她们一家人。”
暮色渐浓,采访也要结束了,借着昏黄的路灯,我又看到了初见芬芬时的那一抹微笑,淡淡的笑容,平凡的女生,不知为何,却显得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