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院师生多种形式为汶川加油
来源:外语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10日 作者:钟一
这一刻,我们携手并肩;这一刻,我们见证真情;这一刻,我们感动于人性的美丽。关爱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声祝福,更是一份责任、一种奉献……这次汶川大地震让外语院师生抱得更紧、看得更远,他们决定为汶川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情系灾区,外语院师生踊跃捐款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外语院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迅速组织了募捐活动,尽其所能为灾区人民筹集钱款和衣物。5月15日下午4点半,外国语学院在外语院北楼门口举行了“地震无情,人间有情”大型募捐活动,并号召广大同学无偿献血,支援灾区人民。
学院领导、老师带头捐款,许多出差外地的老师也委托家人到现场献上一份爱心,学生们更是排起长龙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现场筹集捐款共计56219.7元,并募集到大量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这批钱物将通过学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灾区人民手中,给他们送去温暖。当日,外语院傅丽莹老师还通过银行向湖南省红十字协会捐款10000元。
校党委李健书记赞扬了外语院师生的爱心,并对活动起到的效果表示满意。
无怨无悔,日语系学子自发组队奔赴前线
“把人生中第一次完全独立的出行献给这次抗震救灾,觉得十分荣幸,对我个人的意义也非常之大。虽然我没有任何医疗救助的知识,也没有去前线救人的能力,但是我总觉得只要竭尽自己的全力为灾区人民尽点微薄之力就好。”外语院日语系06级学生袁小丹还自发组织家乡同学奔赴灾区,并在成都度过了难忘的七天志愿者生活。
“5月22日从长沙出发,23日抵达成都,当日在四川团省委报名为志愿者,先跑了几个灾民救助点,又去火车站搬运救援物资,下午在团省委的安排下临时组队,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前往什邡县涧氐镇抗震救灾。” 袁小丹如是说。什邡县涧氐镇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木耳生产基地,当地居民的主要生产作物与生产资料来源在地震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志愿者们尽全力帮助灾民抢救木耳,重建大棚,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灾区的生活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为了不给灾民们增添任何负担,志愿者们都是自带干粮(军用压缩饼干)、睡袋以及饮用水去的。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志愿者们帮助那家顺利重建了半个木耳大棚,挽回经济损失8万余元。
几天的相处非常融洽,当袁小丹离开时那家的老奶奶拉着她的手不让走,家里的小姑娘哭了,小丹也哭了;但为了服从团省委的安排,在与到达当地的后续志愿者完成任务交接后,28日返回成都,在团省委志愿者中心继续作了两天事务性工作,31日返回长沙。
正逢周末,她稍事休息后便立马看书补习。尽管落了七天的课,袁小丹心里却觉得很值得:我在灾区作的志愿工作听起来似乎并不那么响亮与令人敬畏,但看着那一棵棵当地百姓视为生命的木耳从被我们由深埋的泥土中挖出,到抢修搭建大棚、摆放、晾晒,最后摆成密密的一排排,我对自己的汗水无悔。
“一次特别的旅行,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完美诠释了我对此次四川赈灾之行的深切感受。”小丹目光坚定地说道,“作为80后的一代,强大的安全庇护伞对于我们既是一种幸运又是一种不幸。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会放弃。生活才刚刚开始,生活需要爱与热情!这次旅行,虽说辛苦了点,但是渥无怨无悔!”
千盏明灯寄哀思,百名学子共祈福
5月15、16日晚,外语院团学会在创业楼门前用数千支蜡烛点燃心形的长明灯,以耀眼烛光寄托为生者求安祈福、为逝者默念安息的美好祝愿。过往的学生也纷纷驻足停留,围着明灯默默为灾区人民祝福。
点一盏长明灯,凝听大江,无声无音;瞭望大山,庄严肃静。
四川的同胞们,接住我们的长明灯,照亮你们希望的脸庞,照亮你们归乡的路——地震已经过去,天堂应该也有盏长明灯亮着温暖吧!
此时此刻,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愿灾区人民重归平安幸福,愿神州大地国泰民安。
班级祈福活动,告慰死者、祝福生者
地震后的几天,外语院各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祝福与告慰。5月16日晚,汶川地震后的第四天,外语院英语0601班和土建院消防0602班在铁道校区攀登楼前举行了一场哀悼会,祭奠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同学们佩带着自制的小白花,手捧蜡烛,在庄严哀痛的气氛中开始了哀悼会的第一项活动:全体默哀三分钟。过往的其它同学、行人也纷纷停下脚步,将手放在胸前,向逝去的同胞表示深深的哀悼,愿他们能够安息。
接下来的悼词朗诵中,《为了忘却的纪念》、《生命的尊严》等悲切、沉痛的诗句和同学们动情的朗诵,表达了对逝者的追忆和对生者的慰藉,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最后全体同学捧着蜡烛围成心形,一起轻声吟唱《祈祷》,并行注目礼直到所有的蜡烛熄灭,表达了大学生化悲痛为力量,以顽强的精神迎接未来的不屈精神和勇气。
哀悼会负责人表示,“正如诗歌中所说,每个活着的人都是幸存者,逝者为生者承担死亡的伤痛,生者为逝者承担灾难的记忆。为了明天,怀念;为了昨天,想念;为了希望,纪念。希望我们活着的同胞更加坚强,更加珍惜生命。”
风雨之后方见彩虹,携手共建美好明天
汶川大地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却也创造了一个重生的契机。
该院来自绵阳、都江堰等地震重灾区的同学,家庭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外语院为他们每人发放600元补助款,并分发了2000多元捐款。目睹昔日的美丽家园不复存在,家乡父老担惊受怕,他们难免担忧、伤心;但面对灾难,他们并没有倒下去,而是坚强地从悲伤中走出,调整心态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为更高更远的梦想奋斗,展现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地震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学会了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院领导、老师鼓励同学们将天灾化为前进的动力,同时以科学正确的态度面对余震,用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工作,自觉维护校园的正常秩序,不辜负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
在缅怀汶川地震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表示华夏儿女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灾害:“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就要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就越需要镇定、信心、勇气和爱心”,“加油中国!最可怕的不是磨难,而是失去信心和勇气。在一片废墟上我们挺起脊梁,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精神!”……
5月12日载入史册的,决不是眼泪和伤痛,而是中华儿女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勇敢。地震震裂了大地,震倒了房屋,但震不倒英雄的中国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重建美好家园!让我们一道,共同为祖国的明天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