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导师面对面” 聚焦导师责任制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5日 作者:程海威(实习记者) 蒋波 姚勇 摄影:刘柱
12月13日下午3点,我校生物楼国际报告厅内,温暖如春。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我与导师面对面”访谈活动如期举行。邀请出席活动的嘉宾有信息院副院长吴敏教授,文学院副院长阎真教授,资生院范晓慧教授以及中南大学“芙蓉学子”、“校首届十佳学子”郭彦蕊同学。研工部、资生院有关老师以及各二级学院200余名研究生代表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现场访谈由商学院研究生李蕊主持,围绕“新条件下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该如何长才”的主题, 嘉宾以访谈问答的形式与到场的研究生进行现场互动,并提出各自有创新的见解。
针对在新时期研究生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吴敏教授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团队制”的概念和模式,希望通过“研究生导师团队制”的科研合作方式,以足够的项目来解决这一挑战,从而完成研究生的培养,“通过各导师的分工合作,我们能够从理论研究、实践技能、创新创业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全面培养,从而避免单个导师培养的局限性”。
范晓慧教授认为用优势劣势相平衡的标准来正确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导师责任制”培养研究生是至关重要的,思想上的沟通、生活上的体贴、学习上兴趣的培养与潜力的发掘,是关系研究生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导师只有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才能保证研究生健康发展。
阎真教授用诙谐、幽默地语言诠释了他对个性化培养的理解:“尊重学生的选择,促使其真切地认识自己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奋斗,成人成材”。阎真教授认为研究生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之所在,找准人生定位,才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同时阎真教授强调要把目标提升到信仰的高度,“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将目标转化成信仰才有巨大的动力。”
郭炎蕊同学结合自身实际,肯定了导师以及“导师团队制”的成功性,在平时与导师的交流合作中,言语间充溢着对导师的感激之情。另外,他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对导师的意见:希望导师能适当尊重学生的一些选择,多给学生一些干实事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访谈互动问答环节中,研究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研究生毕业淘汰制”、“人生规划”等问题,与在座的嘉宾相互交流探讨。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通过本次访谈,研究生对何谓导师责任制、导师的培养思想和具体措施、杰出学子的成功经验等均有了全面地了解,这些都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作用。
据悉,本次访谈活动旨在通过对已有成果的探讨来进一步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更深入地落实学校“导师责任制”的实施。作为系列活动,研工部还将在近期内举行培养机制改革条件下新型师生关系座谈会,以探讨导师制在新条件下的推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