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鞋垫中的温暖 书包里的坚持——访“绿色通道”受益者小万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作者:沈桔

与大多数新生两三个行李箱相比,一个中号行李箱,一个脱线书包,一个装满东西的塑料袋,我校2011级新生万同学的行李有些简单。

陪同他前来的万妈妈,皮肤黝黑,笑容淳朴,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从河北来长沙的全额车费要175元,这对于一个务农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为了节省这一笔车费,小万的父亲没有送儿子来学校。

说到书包,小万觉得有些可惜,“这是新书包,可是背带不够牢固,脱线了。”据万妈妈介绍,这可以说是小万的第一个新书包,是为了上大学才买的。万妈妈告诉我们,小万以前用的书包不是别人用过的,就是捡的。

打开行李箱,几双鞋垫首先显现在眼前。手工纳的鞋垫,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线纹,一圈一圈有规律地排布着。“自己纳的,不花钱,也结实。怕他不够用,就多准备了几双。”万妈妈介绍了鞋垫的由来。

“奶奶生病在床,父亲左眼失明,劳动能力差,母亲患有严重胃病,有一兄弟在县一中上高三,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为了筹学费,欠账很多。”小万的贫困证明上这样写了他的家庭现状。

小万家住河北衡水阜城蒋坊万家村,由于信息不通畅,对于中南大学的了解也仅止步于这是一所好大学。对于绿色通道,他不知道应该走怎样的程序。于是,在开学前,父母千方百计借钱,筹集了8000多元的学费,在学校指定的8月22日前将学费存到了通知书中的银行卡里。

“妈妈在家种地,爸爸眼睛不好使,做点小生意。”小万说。万妈妈补充到,8亩地,5000元的年收成算是好状况;做小生意,赚钱赔钱没有定数。这样的收入,只足够支付日常必要开销,两个孩子的学费始终是他们的心头痛处。

小万说,看到爸爸妈妈为自己操劳,五味杂陈。暑假里,母亲每天5点多钟就出去做农活了,天黑才回家。他感冒那几天,母亲就起得更早了,4点多就起来熬药给他喝。看到父母焦头烂额地为自己筹钱上学,他很心疼,“毕业了就去找份工作,贴补家用。不想读研了,花钱太多,再说爸爸妈妈年纪大了。”

“你这样的情况,申请助学金,参加勤工俭学,是可以不向家里要钱的。”了解了小万的情况后,我校学工部副部长、资助中心主任唐海波将绿色通道的“爱心大礼包”(资助中心联合国内大企业给通过绿色通道的部分学生的资助)赠送给了他,包括含话费的手机一部、减免卧具费、3000元的现金礼包,并建议小万在军训后参与勤工助学岗位以及在10月份的时候办理接下来3年的国家助学贷款。对于小万不了解的情况,绿色通道工作人员进一步详细地为他作了解答。

在学校全方位、全时段的资助下,小万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有了保障,万妈妈知道这些情况后,欣慰地说:“这样我就放心了。”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