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教官的“从军”路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6日 作者:沈桔
一头短发,身着学生装的小薛,笑容温暖,极为亲切。出生于1993年的她,外表看似柔弱,却拥有着坚强的内在。本次军训共有180名国防生教官中有5名女教官。其中一个就是小薛,来自临床医学10级,在“五朵金花”中年龄最小。军训场上,一身绿军装的她,动作干练,号令响亮,英姿飒爽。
军训:“师生”共同成长
“军训让我有机会和这些新生接触,相互了解,共同成长,这段经历很珍贵。”回忆自己从受训学生到授课教官的这一年,小薛感慨万千。
一年前,她还只是一名受训学生。军训初始,她觉得教官严厉,不近人情;觉得迟到几分钟、站队列时做小动作很正常。可是,在最后的聚会上,说再见的那一刻,和很多人一样,她的眼眶湿了。
小薛说,去年,每天为通讯稿绞尽脑汁,甚至杜撰一些东西。自己当了教官,才知道,教官会从通讯稿中获得那么多力量。“教官,平时我们可能会偷懒或分神,但是会操的时候,一定聚精会神,争取做到最好,我们是你最棒的兵!”从会操前一天的军训稿中,小薛看到了学生的信心和决心,颇受感动。
小薛还讲述了第一次和这些学生见面的场景。过了集合时间,还有好些人拖拖拉拉地走过来,排队又花了不少时间,整队完毕比预计时间晚了一刻钟。而到了军训后期,他们的集体观念大大增强。小薛说,在选方阵时,由于动作差距,一些平时很用功的同学未能入选“狼排”,只能进入“羊排”,心情有些失落;但是他们依旧为这个集体竭尽全力,负责通讯稿撰写、物品看护等后勤工作。
“从学生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薛说,一年前的受训学生,今天的授训教官,两种不同的身份在小薛身上融汇。她说,经过短短半个月的军训,动作并不完全标准,但重点是在于心态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日常生活:“潜伏”在普通学生之间
暑假,对小薛来说,绿色烙印鲜明。今年7月17日到8月16日,小薛在桂林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国防生暑期基地化集训。凭借着在教官培训中的优异表现,小薛被选拔为教官。
说起自己的国防生生涯,小薛说,她从小就崇拜军人。后来从老师那了解到国防生属于提前批招生、毕业后分配到军队等信息。得知军检通过后,跟爸妈一商量,志愿填报了国防生。收到了录取通知后,她非常开心。那个暑假,《士兵突击》、《亮剑》等关于军人风采的电视剧进一步点燃了她的军人梦。
据小薛介绍,国防生分散在不同的院系,课程和普通本科生一样;不同的是,身为国防生,每周必须参加规定量的队列和体能训练。据了解,为了尽量不影响正常学业,国防生训练时间段的安排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每周出早操、晚操各两次,周日出下午操;早晚操的时间根据个人的课表自行选择参加时间。小薛提到,在训练中,除了训练强度有所减弱,女生的训练时间和项目,与男生的一致。
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兼顾训练,小薛说:“适应就好。”回忆去年刚开始上课的情形,她说当时很不习惯,训练累得半死,还要赶去上课,有人曾开玩笑说,“上课睡觉的都是国防生”;可一个学期下来,她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我们是国防生,和大家一样,也不一样。”小薛总结了国防生和普通本科生的异同。简而言之,国防生就“潜伏”在普通学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