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卓君:内心坚韧 稳步徐行
——访我校首届屈原奖学金获得者谢卓君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1日 作者:朱梦
温暖的阳光照射在铁道校区图书馆的玻璃上,将这座楼烘托得仿佛散发着金光。三楼自习室里,来自交通运输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的09级硕士研究生谢卓君早早的翻开了专业期刊。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三年。
10月24日,我校校级奖励金网站公布了2011年首届“屈原奖学金”评选结果,谢卓君榜上有名。老师和同学们都说,这是实至名归。
“摸着石头过河,多努力几把,总会遇到让你惊喜的东西”
谢卓君喜欢说自己是一个“步行者”,他觉得,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稳,慢是慢了一点,但是可以多走几步。
刚步入研究生二年级的学习,谢卓君和同学组队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前期,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熟悉优化算法、编程工具箱。对于这次竞赛,谢卓君深有体会,“本科时期,老师开设了文献检索、数学物理方法等好多课程。这些当时我们觉得深奥难懂、没有用途的知识,在竞赛中都派上了用场。”最终,谢卓君和他的队友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处理图片,用photoshop逊毙了,用matlab!播放视频,用暴风影音逊毙了,用matlab!” 一提起最爱的编程,谢卓君便撂出了口头禅。平时话不太多的谢卓君爱好编程,喜欢用Matlab软件编程在同学面前“显摆”。
对于这个“被逼出来”的爱好,谢卓君感慨颇深,“当处理数据文件的大小用GB等单位来计量时,我就知道编程的威力了”。目前他已协助实验室申报了6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很多事情回想起来觉得很有意义。这就好比在黑夜里过河,你看不到抓在手里的是什么,它也许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也可能是块珍贵的黄金。所以,当我们过河的时候,应该努力捡起更多的东西,并督促自己保持充足的体力和清醒的头脑。”谢卓君说出了自己的心得。
“物理”青年的“文学梦”
本科阶段,谢卓君凭借优异的专业成绩进入了物理教改0501班(“升华班”)。作为一名“物理”青年,谢卓君最爱的却是文学。他看韩寒和罗永浩的著作、看公共领域内所有的时政评论。从校园纪事到时政评论,谢卓君总能写出独特的随笔。这些零碎的文字构筑了谢卓君的“文学梦”。
“真实的生活从来都是在最平淡无奇中显示出它的不可摧毁。尽管创作冲动并非创作才华、文学并不能成为我今后谋生的手段,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却使我保持了独立思考之人格。”因为独立,才有自己的空间;因为独立思考,才能在大事面前保持冷静客观。正是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谢卓君始终有着自己的观点,将问题看得更透彻、更深刻。
“优秀的集体更能激励我的成长”
跟谢卓君聊天,提及最多的是他的导师——我校副校长田红旗教授和她所指导的团队。
白色瓷砖车体、流线型火车头、红色底线搭配蓝色玻璃车窗,这座隐现在铁道校区树丛林中似乎即将飞奔的列车,便是我校高速列车研究中心的列车气动、撞击动模型试验室 。正是在这所享誉盛名的实验室里,谢卓君在科研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田教授是一个非常严谨负责的导师。工程应用允许误差,但田教授通常会要求我们的数据更精确。偶尔在凌晨离开实验室的时候,还能看到导师办公室的灯光。”导师的严格要求和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榜样让谢卓君有了动力。研究生期间,谢卓君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冲击载荷作用下走行机构受力分析和吸能部件优化研究”、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武广高速铁路人体安全退避距离试验”、“ 沈阳地铁二号线不锈钢车体耐冲击结构研究”等以及南车长江车辆公司合作项目“轴重30T煤炭专用漏斗车结构静力分析”等多个项目。同时1篇学术论文被EI收录。
今年2月份,谢卓君随实验室参加了在济南的京沪高铁空气动力学测试。在长达2.5公里的西渴马隧道里,他和实验组的同学们在隧道壁面上布点。隧道里阴冷黑暗,手机没有信号。在零下低温状况下,他们背着信号线,每隔四五十米布一个点。“我们必须不停的调试,现在想想,也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在这个优秀的集体中,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不仅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更锻炼了我的意志。”
作为一名铁路车辆专业的研究生,谢卓君见过太多车辆碰撞的数值仿真和部件实验,他通过对一些事故的观察,发现爬车和横向失稳引发的脱轨是更大的潜在杀手,于是有了计算三维模型的动力和决心。
作为我校出国留学预备人员中的一员,谢卓君常常以“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mystery,Today is the gift.”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