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峰院士寄语中南学子: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来源:校团委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1日 作者:向跃华 孙小雨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理学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教授作客由校团委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举办的“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百名院士百场报告会现场。他以一个长辈的身份与中南学子面对面,促膝畅谈人生感悟与生活真谛,不仅勾勒出了一个真实的他,更是启发了成长中的中南学子。
现实即是理想
“不管什么专业,只要干好,行行都能出状元”,杨宝峰院士用几十年对医药学的执着对这一信条作出了完美的诠释。从小学到大学,他用刻苦与勤奋走出一条坚实之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杨院士高中毕业参支落户,成了农家孩子。这时许多年轻人的理想被现实磨灭,但他依然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脚踏实地地坚持读书学习,就是这样决不放弃、永不服输的精神品质敲开了他的大学之门。上大学时医药学不是他心底的第一选择,可他却用干一行算一行的热忱,既来之则安之,认真对待现实中的每一件事,全神贯注地学习,一心一意地工作,从而在专业领域不断做出了新成绩: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是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理学》主编,国家重大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1035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攻关课题16项……延展出雷锋式的敬业与纯粹。现实即是理想,他没有成为理想中随性的诗人,却以自身的真性与脚踏实地的作风写出了药理学的华彩乐章。
锤炼坚实品格
对工作劳累的化解,杨宝峰院士不似常人般娱乐放松,锤炼坚实品格是他的要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做人的标准,他在科研中投入极大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在教学科研工作上,经常与书本、实验室为伴。人想要干成一番事,就必须踏踏实实,有自强不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他奉行“没有勤奋就不会有天才”的人生观,告诫我们要去思考,去实践,去创新,只有学思结合,掌握方法,才会有长足的进步。他针对现在一些年轻人不想花时间、不付出努力就想取得巨大进步快并挣得多的价值偏差,强调了奉献精神的可贵。他用他大学时带头通下水道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事要多为集体、国家着想。他说,80后、90后们要和谐相处、团结进取;要有一颗包容、宽容之心;要有宽大的胸怀、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最后成功与德行修养是息息相关的。他用坚实的品格,用对国家民族的博爱,寻到了快乐生活的本源。
荣誉属于集体
谈到荣誉,他流露出了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他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交叉科学的发展要靠团队与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一个大的项目。荣誉是社会对你的认可,每个人都心向往之。回想起自己所得的荣誉时,他言辞直白地说:荣誉当中是融集体之智慧,汲团队之力量,而他只是一个代表,一个领队而已。他始终对他的学生,他的助手,他的同事组成的集体心存感激。集体是需要各式各样人才的,不管是专业性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都有它的特色,国家都是需要的,只有兼容并蓄,专业项目才能做好做精。
最后,杨院士寄语中南学子“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勉励中南学子只要刻苦勤奋,成功就会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