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特写】视觉传达设计课:给你不一样的视角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7日 作者:唐夏
本网讯:3月27日上午,新校区图书馆大厅一角,人头攒动,我校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师生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师生完成了为期15天的教学交流活动,中英学子的40余幅作品在此展出,校长张尧学也来到现场祝贺,鼓励双方继续扩大交流,深化合作领域,把这个项目做好做强。
将设计教学交流主题化,是建筑与艺术学院孙湘明教授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笔。他说,当今,社会的文化形态由语言主导型向视觉主导型转化,越来越多的视觉现象亟待发现,许多视觉语言问题亟待解决。将研究贯穿在国际教学交流全过程之中,通过每年设立不同的主题,解决教学科研上的实际问题,是这次国际交流的重点所在。
自2009年,我校建筑与艺术学院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本科生院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与英国考文垂大学相应学科建立了稳定的校级合作关系,每年双方互派学生交流学习。
随着国际教学交流的深入,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参观访问到现在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批评式学术研讨、师生主题演讲、现场教学等新形式、新内容。这些年来所设定的主题,涉及到社会问题、环保问题、低碳生活、中英文化印象,学生成为教学交流的主体和最大的受益者。在一个域名为www.changsha2015.tumblr.com的微博客上,两校的项目团队师生每天都习惯地打开平台,把接触到的新鲜事,新知识,个人感受和体会,对设计问题的新认识和探讨,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出现。
另外一个教学改革,表现在现场教学上。在英国,安排了许多专家、学者,为我校师生在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考文垂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牛津大学等举行了一系列现场教学和专业考察活动,同学们徜洋在英国浓厚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对英国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在中国,孙湘明教授的视觉研究学术报告,王希俊教授的书法课,学校龙狮队表演,靖港的古窑,湖南的湘绣,桂林的《刘三姐》,都被英国师生津津乐道。
我校研一学生王欣欣说,她从未想过在校期间就能有这么好的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在英国,她发现有很多有趣的俚语,她的作品《学英语》收集了十几句“上厕所”的俚语,用视觉设计方式将这些语句组合在一起,借用一个座便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解了考文垂历史背景,大一董思乔同学用二战后残存的教堂和凤凰为题材,创作了《浴火重生》,表达了考文垂饱受战争灾难之后重生。而英国Jatta Hongisto同学的《凤凰》,通过对比中西方凤凰在视觉上的差别,用水彩画的形式表现出两只凤凰,分别代表考文垂和长沙。两人不谋而合,用凤凰表达对中英文化的理解和期望,真可谓一样的视觉,不一样的文化视角。
英国学生Josephine说,由于酷爱中国文化,今年是她第二次来到中南,即将毕业的她,希望今后还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文化。Mille同学说,他喜欢中国的书法,当他颤颤巍巍地用毛笔写出自己的名字时,感慨道:“中南大学和考文垂大学让他梦想成真。”
5年了,双方先后有百余人次互访交流,参与者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该项目出色的成绩,得到了马可波罗专项基金的资助,考文垂大学认定此项目是该校最具特色的国际交流项目。在中南大学,校长基金也给予了一定的资助,徐皎、徐鸣等一批年轻教师在孙湘明教授的带领下,参与到项目的教改研讨中,一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申报加盟。
院长赵小平表示,虽然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是只要对同学们的学习有利,对学科发展有利,都是值得的。他们设想未来将邀请5-6所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一个国际教学联盟,将教学交流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