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王昶教授主持的《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评估报告》发布
来源:科学研究部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1日 作者:人文
本网讯 近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我校商学院王昶教授主持,会同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中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矿产资源专业委员会联合撰写的《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评估报告2017》,经《中国有色金属报》对外公开发布,并被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采用。
该报告从可依赖性、可持续性、可承受性等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金属资源供应风险评估体系,以铟、铋、锑、锗、钡、镁、钨、稀土、镓、锶等10种优势金属为研究对象,首次对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国优势金属需求的影响。
报告指出,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整体较高,其中铟、铋等2种金属供应风险处于高风险水平;锑、锗、钡、镁、钨、稀土等6种金属处于中高风险水平;镓、锶等2种金属的供应风险最低,但仍处于中风险水平。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我国优势金属的全球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到2025年我国优势金属的供应风险除了稀土、锶、镓等3种金属没有变化以外,铟、铋、锑、锗、钡、镁、钨等7种金属的供应风险都有所提高,我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报告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全球金属资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国家金属资源安全保障重点已从大宗金属矿产转向高技术矿产,而这些高技术矿产多数属于中国优势金属。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利用对现行多边贸易体系的主导权,采取诉诸WTO方式倒逼中国敞开优势金属供应。同时,中国优势金属也因开发强度过大、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其可持续供应能力明显下降。各种内外因素交织造成我国优势金属矿产数量不断减少,近年铅、锡等金属已失去优势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优势金属需求依然强劲;另一方面,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优势金属开采的生态环境保护。因此,亟需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国优势金属合理有序的开发。
报告建议,要建立我国优势金属动态评估管理机制,对优势金属供应风险管理进行全面、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形成自上而下联动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我国优势金属行业整合,推动形成中国式的优势金属出口卖方寡头企业,增强贸易定价话语权;加强我国优势金属高端产业化应用,提升高技术城市矿产循环利用能力,巩固我国金属资源优势地位;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重视我国优势金属的金融属性,建立优势金属交易市场,发展优势金属金融衍生工具,并适时共享我国优势金属行业国际国内的重要信息和数据,传递国内外金属行业的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谋求我国作为“战略卖家” 应有的价格体系塑造权,努力推动金属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该报告系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国家金属视角的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研究》、《金属矿产资源国际市场价格操纵问题与我国定价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工业化中后期稀有金属安全态势评估与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和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金属资源安全管理及政策》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