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黄琼副教授团队与药学院艾可龙教授团队在《今日纳米》发表综述文章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1日 作者:朱燕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黄琼副教授团队和中南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艾可龙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today(今日纳米)》上发表了题为《Rheumatoid arthritis microenvironment insights into treatment effect of nanomaterials(类风湿关节炎微环境对纳米材料治疗效果的启示)》的综述性论文。艾可龙教授和黄琼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朱燕、赵天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湘雅医院为第一和通讯单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导致了巨大的医疗负担。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主要以抗炎治疗为主,然而大多数药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疗效。RA不受控制的进展并不能仅用高水平的炎症来解释,类风湿关节炎微环境(RAM)对RA的生物学行为有很大影响,如滑膜增生、血管生成、软骨和骨骼的破坏等。RAM是由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多种基质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极其复杂的网络系统,并具有类似肿瘤的通透性增强和滞留效应(EPR),不仅为RA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物质和能量,而且为高效靶向性治疗RA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传统药物由于难以同时干预多种因素、靶向性较差,导致治疗效率低下、副作用增加,而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其结构组成、表面功能化和载药量来有效捕获和干预RAM中的多种致病因素,还可以通过EPR被动靶向和RAM响应主动靶向策略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这些固有优势使纳米材料成为RA治疗的强有力的候选者。本文从纳米药物组件的复杂性、新成分的毒性、质控的困难性、从实验室向工厂转化的困难性、RA模型的局限性等方面讨论了纳米材料实现临床转化可能遇到的挑战,阐述了在未来纳米材料将取代很大一部分传统药物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具体而言,本文详细总结了RAM的独特因素以及这些RAM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炎症和RONS之间的恶性循环进行了全面的描述,还描述了纳米材料相对于传统药物的优势,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被动和主动靶向RAM来实现精确治疗,并总结了纳米材料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挑战和前景。
据悉,该联合团队还在《Bioactive Materials(生物活性材料)》和《Redox Biol(氧化还原生物)》杂志上发表了纳米材料相关综述性论文,旨在研究基于活性氧的纳米材料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在新冠肺炎治疗的新视角下通过调节炎症信号和活性氮氧化物的纳米疗法治疗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