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大讲堂“测绘基准技术进展”高端论坛在中南大学举办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2日 作者:李贝 韩艳
本网讯 4月20日下午,2023年度测绘大讲堂“测绘基准技术进展”高端论坛在中南大学毓秀楼和声堂举行。本论坛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导航定位研究所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党亚民作特邀主题报告。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有关代表和我校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等3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李建成以“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研究最新进展”为题,从大地水准面的历史发展、理论研究、技术与数据问题、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介绍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研究情况。“大地水准面的理论研究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其精密确定仍是一个难题。”李建成回顾了国际上以及我国关于大地水准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效: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利用一、二等天文重力水准,形成了最初的似大地水准面CQG60,总体精度3~10米;2000年推出的CNGG2000是我国首个陆海统一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度约0.4米。最新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有望达到5厘米,可大大拓展卫星定位在精密海拔高程测量中的应用。李建成介绍了这项研究成果在洪水风险管理、自然资源保护、地质资源评估和减灾等27个领域的应用价值。他指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更需要重视计算和理论,运用算力和算法将大地水准面算出来,特别是对于高精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水准面测量。
党亚民从大地测量基准技术的发展、大地测量观测系统与大地测量基准、大地测量基准应用等三个方面汇报了“大地测量观测系统与大地测量基准技术进展”。他指出,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卫星激光测距(SLR)、甚长基线干涉(VLBI)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和超导重力、量子重力、光学原子钟等大地测量新技术为引领,大地测量综合观测能力和观测精度都得到显著提升。相应地,大地测量也从单一的基准服务(控制测量)向地球变化监测等综合应用全面拓展,而精细的地球变化监测既对大地测量基准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又“反哺”大地测量基准维护,显著提升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的精度和应用能力。
在互动交流环节,两位专家分别就“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中,未来大地测量基准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军事国防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在对地观测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如何突破”“面对大地测量基准技术的发展,测绘遥感的科研工作者或学生怎样快速地调整或找准自己的定位”三个话题展开论述,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李建成在讨论中指出,数字空间需要更精准的基准技术,测绘作业在未来大有作为,要在数字时代跨界融合,不断促进测绘学科的发展。党亚民表示,测绘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数字基准测绘也走在前列,能够为各行业领域精确空间位置服务。
本期论坛采取线上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到6.86万人。我校参加论坛的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博士生谭逸伦表示,“李建成校长的报告侧重深度,而党亚民所长的报告注重广度,二者点面结合,既饱含理论又不失趣味性,还展望了大地测量学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让测绘专业的学习者深受鼓舞。我们要与时俱进,与当下最热门的学科技术例如人工智能等相结合,让测绘工作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生机。”
(一审:于涛 二审:邓皓迪 三审:李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