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三个聚焦”纵深推进主题教育
来源: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日 作者:朱显妍
本网讯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在深学细研中提高理论素养,在交流研讨中吸取思想精髓,在调查研究中探寻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真招,扎实推动主题教育求实功见实效。
聚焦深学细研,强基铸魂凝共识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党委围绕心系“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带头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悟,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了1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集中学习研讨3次,充分利用主题教育读书班、邀请大国工匠进校宣讲、联系支部讲授党课等开展多样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校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围绕高等教育承担的新使命新任务,有侧重地进行研读,突出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掌握。
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各支部通过线上课堂、微党课竞赛、党小组学习、读书分享、实践研学等形式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交通运输教工党支部开展读原著悟原理学习分享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南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感悟殷殷嘱托、追寻初心使命;研究生第六支部开展“点滴”周理论学习计划,将学习融入点滴生活中,督促支部同志积极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第三学生党支部开设《学“习”有声》栏目,定期由支部党员带领支部同志诵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内容,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各支部积极推动主题教育与劳动竞赛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持续营造主题教育浓厚氛围。
交通运输系教工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分享会
聚焦问题导向,调查研究破症结
学院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聚焦学院一流学科、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12个方面,形成第一批问题清单,制定24条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确定专项整治任务,做到靶向施策、挂账销号。
未来如何服务铁路系统实现智能化?教师如何发展?如何针对每门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学生就业如何打破专业限制,拓宽专业就业渠道?如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破解高铁行业技术难题?围绕服务“国之大者”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性问题,学院党委带头确立9个调研题目,深入基层系所(中心)调研,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比如制定青年人才培养一人一策、厘清实验中心与教学团队权责利、出台教学基层组织管理办法、开展有组织科研和教学,对接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切实提升服务“国之大者”的能力水平。
主题教育专题调研交流会
聚焦实践导向,精准施策促发展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院党委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破难题、促发展的思路举措,紧紧围绕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四个转型”发展战略、“十四五”发展规划、“双一流”建设方案等方面,着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淤点难点,以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坚持把成效体现在增强核心竞争力上。突出聚焦科研创新,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团队创建了高速列车外形/结构/流场协同设计理论、技术及方法体系,核心气动指标明显优于国外,高速列车世界最高相对速度870 km/h交会运行、350 km/h不减速穿越长大隧道,远超日德;发明列车碰撞安全保护技术,助推高速列车“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创建大风环境行车安全技术体系,解决世界风灾最严重地区的高速高原高寒铁路行车难题,为中国高铁领跑做出重要贡献。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过程中,学院形成了一支院士领衔,以万人计划、青年拔尖、海外优青等为骨干,学科、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建设标准化实验室:交通运输虚拟仿真中心
坚持把成效体现在服务师生切实问题上。为使学院实验室布局、管理模式及设备场地满足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室验中心面向交通运输领域研究前沿布局实验平台体系架构,围绕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对人才能力素养的需求设计实验场景,构建了包括共享支撑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特色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的四位一体、相互融通的开放创新实验平台,使学生通过该平台能够实现“学科基础素养→专业素养→职业和创新素养”的全过程训练;改革奖励绩效考核体系,突出质量导向,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构建了精准引才、阶梯育才、科学用才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一审:严梦静 二审:韩艳 三审:李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