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平、肖茜联合研究团队在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研究中连续发表系列成果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8日 作者:申莉莹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易小平副教授和心理卫生中心肖茜副教授联合团队,围绕青少年人格障碍(BPD)这一重大精神疾病展开深入研究,连续发表7篇高水平文章。上述系列文章通过功能影像研究,分别从脑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揭示了青少年BP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影像表征,为临床诊疗新策略制定提供初步实验室证据。所有研究均由联合研究团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独立完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均为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团队在Psychiatry Research(精神病学研究)杂志上以论著形式发表题为“Association of white matter microstructural alteration with non-suicidal self-injury behavior and visual working memory in adolesc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中白质微结构改变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视觉工作记忆的关联)”的原创性论著。该研究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发现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在皮质边缘和皮质丘脑回路中的白质显著微结构改变。这些神经改变与BPD的关键特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和视觉工作记忆障碍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保留的视觉工作记忆可以减轻这些神经改变介导的青少年BPD患者NSSI行为的影响,为青少年BPD这一重要疾病机制研究乃至治疗策略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易小平副教授为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茜副教授为通讯作者,2021级硕士研究生傅彦、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雪璎和申莉莹(共同作者)做出重要贡献。
此外,该研究团队在2023年度发表的其余6篇系列论文分别发表于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欧洲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 2篇),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情感障碍杂志,2篇),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欧洲精神创伤学杂志),以及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精神病学与神经科学杂志)。这些论文分别聚焦于青少年BPD患者的脑神经环路结构和功能表征,为深入理解BP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类典型症状是人际关系及情感不稳,有显著冲动和频繁的自杀、自伤等行为的重要的精神疾病。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能最有效、甚至唯一可能治愈这类疾病的最重要的“窗口期”。然而,目前青少年BPD的神经心理机制在国际上基本上仍属空白。鉴于此,在放射科和心理卫生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易小平和肖茜团队组成了联合攻关团队,在湘雅医院招募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性别比例均衡的真实世界研究队列,率先在理解青少年BPD的神经机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为青少年BPD未来的诊断、干预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一审:张旭 二审:王轩 三审:李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