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胡硕团队发表核素/免疫联合治疗肿瘤新策略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9日 作者:周明 罗制胜
本网讯 近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科(PET中心)胡硕教授团队在《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题为“新型核素标记的纳米药物通过激活sting通路和促进氧合增效原位乳腺癌的内照射/免疫治疗(A Radionuclide-labeled Nanomedicine for STING Pathway Activation- and Oxygenation-augmented Orthotopic Cancer Radioisotope-immunotherapy)”的原创性研究。湘雅医院核医学科胡硕教授和刘鹏特聘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2021级硕士研究生罗制胜和副主任技师周明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
内放射治疗(RIT)是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而乏氧和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会明显削弱RIT疗效。该研究制备了一种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钙纳米粒,其内部装载了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通路激动剂ABZI,表面涂覆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含锰离子(Mn2+)的金属-多酚网络(MPN)。该纳米药物被肿瘤细胞内化后可通过分解内源性H2O2产生氧气以缓解乏氧。同时,该纳米药物可从酸性溶酶体中释放出32P、Mn2+和ABZI,其中Mn2+可增强ABZI对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效果。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不仅与原位供氧协同敏化32P介导的肿瘤内放疗,而且可以引起I型干扰素(IFNs)相关的适应性免疫反应。该纳米制剂在小鼠原位乳腺癌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转化前景。继抗体偶连药物(ADC)、多肽偶连药物(PDC)之后,放射性核素偶连药物(RDC)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大型医药公司的关注并不断加大投入,特别是近几年核素靶向治疗药物177Lu-PSMA-617(靶向治疗前列腺癌)和177Lu-Dotatate(靶向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功被FDA批准并在临床表现出显著的肿瘤治疗效果后,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核医学科作为放射性核素的使用科室,未来治疗方向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131I、 89Sr、32P等传统核素,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治疗核素譬如177Lu,225Ac,223Ra等金属核素开始成为临床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热点。
胡硕一直注重基于临床问题的医工融合研究,近些年在核素治疗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前期基于前列腺癌膜抗原(PSM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生长抑素受体(SSTR2)等靶点研发了多个核素诊疗一体化靶向药物,有效进行临床转化,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核素靶向治疗正逐步成为未来补充手术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肿瘤治疗方法的一种新型有效手段。
(一审:于涛 二审:唐潇珺 三审:李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