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张伟、黄卫华团队在《药学学报B》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 作者:陈蔓芸 黄卫华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张伟教授和黄卫华副研究员团队在《药学学报B》(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发表原创性成果“普通拟杆菌对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降糖耐受关键作用(A critical role for Phocaeicola vulgatus in negatively impacting metformin response in diabetes)”。该研究揭示了一种肠道细菌——Phocaeicola vulgatus(下文简称P. vulgatus)削弱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一发现为理解二甲双胍降糖获得性耐受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改善糖尿病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方向。博士后陈蔓芸为论文第一作者,张伟教授和黄卫华副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唯一通讯单位。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部分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部分患者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存在获得性耐受,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发现P. vulgatus在对二甲双胍获得性耐受患者中的丰度是敏感人群的12倍。
研究证实,P. vulgatus能够快速水解牛磺胆酸,导致神经酰胺(Ceramide)积累从而抵消二甲双胍在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葡萄糖耐受不良方面的效果。此外,C22:0神经酰胺还会与线粒体分裂因子结合,诱导线粒体分裂,损害肝脏氧化磷酸化功能。研究提示,对于肠道中P. vulgatus丰富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可能不是最佳选择。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二甲双胍降糖获得性耐受提供了新的机制解释,还为开发针对肠道微生物组的个体化糖尿病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审:张亚轩 二审:余学飞 三审:李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