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医院李文政团队连续发表肝细胞癌影像研究领域成果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5日 作者:刘文广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李文政教授团队以原创性临床研究论著形式在《英国医学杂志》(BMJ)旗下的免疫学期刊《癌症免疫治疗杂志》(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连续发表两篇题为“肝细胞癌瘤周高密度三级淋巴结构的空间模式和MRI放射组学预测:一项多中心研究(Spatial patterns and MRI-based radiomic prediction of high peritumoral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 dens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study)和“迁移放射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的瘤内三级淋巴结构:一项多中心研究Transfer Learning radiomic model predicts intra-tumoral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study。2022级放射科博士研究生龙仕超为两篇论文独立第一作者,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主任李文政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裴贻刚副教授为前一篇共同通讯作者。李文政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精准分子医学研究所付凯副研究员为后一篇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为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署名单位。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7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尽管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成为中晚期患者系统治疗的一线治疗方式,但15%-30%的治疗响应率仍然无法满足HCC治疗的临床需求。因而,寻求治疗响应的标志物成为筛选靶免治疗优势人群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中,三级淋巴结构(TLS)作为一个仅能通过组织学诊断的免疫指标,通常被认为与良好的免疫治疗响应和预后改善有关。治疗前评估TLS状态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科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为此,基于湘雅医院放射科牵头的HCC多中心影像、病理和基因等多组学数据库,该研究在大样本的临床队列内评估高密度瘤周TLS与HCC患者的预后和免疫治疗响应的关系。通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方法,鉴定出细胞因子CXCL9和CXCL10的共同浸润是高密度瘤周TLS形成的关键分子。随后,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HCC瘤周的TLS状态,为HCC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提供了新的依据。

基于上述研究,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TLS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否会影响到HCC靶免治疗的疗效。通过多中心回顾性临床队列,运用基线多参数磁共振图像提取相关特征,构建可解释性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用于无创评估瘤内TLS状态,为HCC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型分子标志物。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基金的支持。

(一审:周小艳 二审:李丹妮 三审:李殷)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