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三医院王晓艳/陈杰团队连续发表炎症性肠病原创性研究成果

来源:湘雅三医院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 作者:陈杰 唐岸柳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王晓艳教授/陈杰副教授团队先后在国际外科学权威期刊《国际外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发表原创性研究论著“较高的LE8评分与相关手术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有关:一项对3232名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纵向队列研究(Higher life's Essential 8 score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related surger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mong 3,232 individual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并在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官方期刊《克罗恩与结肠炎杂志》(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发表原创性研究论著“高升糖指数而非升糖负荷与较高的溃疡性结肠炎风险相关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Higher Dietary Glycemic Index, but not Glycemic Loa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Ulcerative Coliti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两项研究为炎症性肠病(IBD)的生活方式与饮食防治指导进一步提供了高质量证据。

第一项研究关注了包括饮食在内的多种综合指标对IBD预后的影响。LE8最初作为评估心血管健康的综合指标被提出,涵盖饮食、体力活动、尼古丁暴露、睡眠、身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和血压等健康指标,其对人体综合代谢健康以及IBD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探索。团队在超过三千名患者中评估了提高LE8指标在改善手术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中的作用,为IBD患者的中长期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硕士生景方敏、曹宇旋及湘雅医学院本科生龚启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晓艳教授、陈杰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为论文第一单位。

第二项研究中,团队首次揭示了膳食GI、膳食升糖负荷和IBD 发病风险的关联,支持低GI饮食作为预防UC的潜在策略,为IBD的饮食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考虑到由于不同碳水化合物引起的血糖和胰岛素反应差异可影响肠道通透性和肠道微生物群易位,饮食驱动的血糖特征可能成为选择合适碳水化合物预防IBD发病风险的重要方向,团队基于超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发现了膳食升糖指数(GI)的升高与溃疡性结肠炎(UC)而非克罗恩病(CD)风险增加相关,使用低GI食物替代中和高GI食物可降低7%的UC发病风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硕士生叶舒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联合培养博后傅甜、瑞金医院硕士生屠懿雯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王晓艳教授、陈杰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为论文第一单位。

王晓艳教授/陈杰副教授团队长期聚焦新型环境污染物、饮食营养在IBD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致力于IBD风险因素、发病机制、防控策略及耐药机制研究的系统性研究。团队近10年建立了湖南地区IBD人群专病队列,建成了中南大学炎症性肠病大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发现了重金属及藻类等环境污染物、饮食及加工食品、睡眠、运动等生活方式与IBD的发生发展有关,揭示肠道微生态调控代谢产物调控免疫参与IBD炎症调控及耐药的新机制,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IBD诊治防控新模式。团队的研究成果在Cell MetabNat 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一审:赵云逸 二审:唐潇珺 三审:李殷)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