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医院朱熊兆团队提出抑郁症临床分型新方法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 作者:王向 樊洁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朱熊兆教授课题组在柳叶刀子刊《电子生物医学》(eBio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揭示多种临床症状模式和神经活动特征的抑郁症亚型(Unveiling diverse clinical symptom patterns and neural activity profile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subtypes)”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医学心理中心王向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朱熊兆教授和麦吉尔大学孟祥飞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抑郁症作为疾病负担最重的精神心理障碍之一,同样的临床治疗,效果却千差万别。研究发现,这种治疗效果不一是受限于抑郁症高度的临床异质性,即不同患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症状组合与治疗反应。以往研究虽试图基于生物标志物、基因、神经影像等手段对抑郁症进行分型,但由于数据获取成本高、临床可操作性差,临床转化效果不佳。因此抑郁症临床分型仍然是当前的研究难点。为此,该研究团队从临床一线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259名抑郁症患者的核心临床症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识别出了五种具有显著差异的抑郁症临床亚型。
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基于症状结构的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和脑影像学分析发现,每个临床亚型不仅在临床症状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核心症状,且不同的临床亚型由不同的神经机制驱动。此外,这五种亚型也在独立的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这些证据表明,该研究识别的抑郁症5种临床亚型具有临床特异性、可解释性以及可重复性。
研究的主要发现
基于该分类模型,临床医生有望在无需高度依赖昂贵生物标志物检查的前提下,仅凭标准化编码后的临床症状就可初步识别抑郁症患者的亚型,从而对具有不同独特的‘神经表征’的亚型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抑郁症异质性的理解,而且为实现抑郁症个体的精准化治疗和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
(一审:王邦安 二审:王轩 三审:唐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