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刘静/梁龙与陈翔/刘洪团队合作发现黑色素瘤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30日 作者:胡艺俏

本网讯 9月26日,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静、梁龙团队与湘雅医院陈翔/刘洪团队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创新性研究,为突破免疫治疗耐药提供了新视角。该研究首次揭示,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表面免疫激活型检查点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9(TNFSF9/CD137L/4-1BB-L)表达,有效激活T细胞并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生长,并开发了新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联合的治疗策略。

超过60%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无响应或迅速耐药,成为当前免疫治疗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让更多的患者从免疫治疗中受益,是全球科学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在这一背景下,针对激活型免疫检查点抗肿瘤成为了目前药物开发的热点。不同于传统策略仅聚焦于T细胞本身的调控,该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将目光转向肿瘤细胞本身。他们发现,黑色素瘤细胞中激活型检查点CD137L的表达水平普遍较低,进一步发现,解旋酶样转录因子(HLTF)结合于CD137L启动子区域,直接抑制其转录。解除HLTF的抑制可激活CD137L表达激活T细胞免疫激活信号,促进抗肿瘤免疫。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HLTF存在磷酸化,通过筛选而发现其磷酸化受能量感应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调控,当AMPK被激活时,可磷酸化HLTF第398位苏氨酸,从而解除其对CD137L的转录抑制,促使CD137L表达上升,增强T细胞活性。

研究人员使用AMPK激动剂阿卡地新(Acadesine; AICAR)进行干预,当AICAR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PD-1 mAb)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抗体(CTLA-4 mAb)联用时,显著提升了对黑色素瘤的生长抑制效果。基于现有AMPK激动剂与免疫阻断剂的联合治疗方案,有望快速推向临床,为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耐药患者提供新选择。该研究不仅揭示了CD137L在黑色素瘤中的新型免疫激活功能,阐明了AMPK-HLTF-CD137L这一全新信号轴,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条具转化潜力的联合治疗路径。未来有望让更多“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造福广大患者。

模式图:通过激活AMPK诱导肿瘤细胞表达CD137L从而使肿瘤细胞能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使“冷”肿瘤变“热”肿瘤

(一审:范泓洋 二审:邓皓迪 三审:李殷)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