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医院皮肤科陈翔、彭聪团队连续发表6项黑素瘤等肿瘤治疗原创研究成果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作者:朱素锶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皮肤肿瘤与银屑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芙蓉实验室陈翔教授、彭聪教授等分别在Biomaterials(《生物材料杂志》)、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癌症免疫治疗杂志》)、Medcomm(《医学通讯》)、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症通讯》)、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实验与临床癌症研究杂志》)、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连续发表6篇高水平文章,通过药物筛选、机制研究、靶点验证等,揭示了黑素瘤等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新机制,并通过“药物重定位”研究,为黑素瘤等肿瘤治疗提供了临床可用新策略。

Biomaterials杂志上,团队发表题为“Eravacycline improves the efffcacy of anti-PD1 immunotherapy via AP1/CCL5 mediated M1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in melanoma(Eravacycline通过AP1/ CCL5介导的M1巨噬细胞极化增强黑素瘤PD-1免疫治疗疗效)”的原创性论著。尽管从已批准药物库中筛选药物是解决肿瘤免疫治疗反应率低、易耐药问题的安全且具前景的策略,但日益增多的证据显示,抗生素的应用会降低抗PD-1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该研究通过筛选已批准药物库发现了一种能够提高抗PD-1免疫治疗疗效的抗生素药物——Eravacycline(ERV)。研究结果表明ERV可通过促进M1型巨噬细胞极化增强抗PD-1免疫治疗在黑素瘤中的疗效,为改善黑素瘤抗PD-1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副研究员刘念、硕士晏铭洁、博士后鲁璨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陈翔教授、彭聪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杂志上,团队发表题为“Clofarabine induces tumor cell apoptosis, GSDME-related pyroptosis, and CD8+T-cell antitumor activity via the non-canonical P53/STING pathway(Clofarabine通过非经典P53/STING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GSDME 相关焦亡和CD8+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原创性论著。氯法拉滨(Clo)是一种FDA批准的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然而,它对实体瘤的作用尚未可知。研究发现Clo通过非典型P53-STING-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GSDME相关细胞焦亡和CD8+T细胞抗肿瘤活性,为黑素瘤和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伍劼博士、刘念副研究员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陈翔教授、彭聪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Medcomm杂志上,团队发表题为“Crizotinib: A Novel Strategy to Reverse Immunosuppression in Melanoma by Targeting Lactate Transport(克唑替尼:通过靶向乳酸转运逆转黑色素瘤免疫抑制的新策略)”的原创性论著。乳酸是癌症中的关键代谢物,对肿瘤进展、转移及患者总体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作为细胞内乳酸转运的关键通道,CD147-MCT1复合体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潜在治疗靶点。然而,迄今尚未开发出能够有效靶向该复合体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抑制剂。研究机制发现,小分子抑制剂克唑替尼能够有效破坏CD147与MCT1之间的结合,进而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乳酸分泌能力,并降低巨噬细胞对乳酸的摄取。该代谢调控作用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从而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此外,克唑替尼通过抑制乳酸介导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逆转乳酸引发的转录重编程。该研究深化了对“代谢——免疫”交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并表明靶向CD147-MCT1相互作用有望成为增强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疗应答的新策略。周哲博士、张旭副研究员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陈翔教授、彭聪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Cancer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团队发表题为“Ubiquitination in cancer: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癌症中的泛素化:机制与治疗机遇)”的综述文章。泛素化作为一种关键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通过调控细胞基本过程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它还与其他翻译后修饰相互作用,而这些修饰与肿瘤发生、进展、肿瘤微环境以及对治疗干预的反应密切相关。研究系统概述了泛素化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多重作用,重点介绍了其在免疫调节、代谢及其与其他修饰相互作用中的作用;提示靶向E3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作为癌症治疗策略的极具潜力。朱素锶博士后为该论文独立第一作者,陈翔教授、李捷教授与彭聪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团队发表题为“Vinburnine potentiates anti-PD1 immunotherapy in melanoma through IL-24 secretion via P38/MAPK/ATF3 signaling(Vinburnine 通过P38/MAPK/ATF3信号通路介导的IL-24分泌增强黑色素瘤的抗PD1免疫治疗效果)”的原创性论著。黑色素瘤作为一类具有高度侵袭性与免疫原性的皮肤恶性肿瘤,其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TME)是导致患者对免疫疗法产生耐药的核心原因之一。尽管PD-1/PD-L1抑制剂显著改善了治疗效果,但仍有30%-40%的患者对免疫疗法无反应或产生耐药性。TME内的T细胞耗竭等机制限制了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探索增强免疫反应的新策略。研究揭示了Vinburnine通过ATF3调控IL-24的机制,以及Vinburnine或IL-24与PD-1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的抗肿瘤疗效及其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分析了IL-24表达与患者预后或免疫治疗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且Vinburnine与抗PD-1抗体疗法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效应,有效弥补了当前免疫治疗方法的某些局限性。该研究不仅进一步揭示了Vinburnine的潜在抗肿瘤价值,更明确指出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有望成为改善黑色素瘤患者治疗效果的新型前景策略。朱素锶博士后、张旭副研究员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陈翔教授、彭聪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Vinburnine能够作为化疗药物替代药物,通过EDAR-NFκB信号轴诱导细胞焦亡,并上调CCL5/CX3CL1信号通路促进CD8(+)杀伤活性,最终促进放射治疗疗效,上述研究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陈静博士、刘念副研究员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申良方教授、陈翔教授与彭聪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一审:张紫珂 二审:邓皓迪 三审:李殷)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